3G中文网 www.3gzw.net,名门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哆嗦着站起来:“这……你……”
皓轩见状忙跪了下去,答道:“儿子背着父亲参加了科举。父亲并不知情,请皇上恕罪。”
“你参加考试,就没人察觉吗?”靖国公一阵头晕。
“想是参加的人太多,便混了过去。小子只想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没想太多。”皓轩低着头。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皓轩说:“你老师早就察觉了你的意思,早跟我打了招呼。我也想看看你这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让他们管理报考的不必在意,只让你安心考试便是。阅卷大臣呈了十份卷子给朕,朕本要点为今科状元,撤了卷封看了名字,就想着会不会是你。找出原始卷子一对笔迹,果然没错。”
靖国公马上跪下说道:“小儿年少无状,请皇上恕罪。”
皇上却虚扶一下,说道:“国公这是做什么,起来吧。你家公子如此才华。还有此等上进心,你该高兴才是,这句‘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真是深得朕心。颇有古大臣之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臣惶恐。”父子两人又磕头谢罪。
“好了,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只是皓轩已有爵位在身,也要走门荫的路子。开科取士,是要给天下有才而报国无门的士子们一个走上仕途的机会。因此并未让他高中。卿等可莫要怨怪。”皇帝叫了皓轩的名字,显然有亲近之意。
靖国公却不敢放松,仍然谨慎的躬首答道:“三年大考。天下人才尽盼登科以报效朝廷,庶子承蒙圣眷,岂敢占天下寒士之先。此乃小儿争强好胜。臣等惶恐之至,怎敢心怀怨怼。臣必让小儿躬身自省。”
“皓轩的确是人才,我看就现在翰林院学习吧。”皇帝转过身问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你看这孩子做个编修可够资格。”
赵博林起身答道:“靖国公世子才德俱佳。经磨练培养,必可成大器。皇上慧眼遴选人才,乃国家之福。”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也很是得意,“好了,此事便这样吧。不过门荫和科举却不易混淆。以得荫封者不得参加科举。有门荫资格者尚未荫封者参加科举若高中,则以科举名次授官。科举二甲以上以后皆进翰林院学习,状元可授正六品修撰,榜眼、探花可授正七品编修,其余皆为庶吉士,察其才能,予以培养,之后再授予实职。门荫考核以后也要更加严格,以分辨人才,成绩突出者才可入翰林院。靖国公世子不贪先祖之功,用心上进,此事宜表彰,但其已获封爵位,不应参与科举,因此取消其科举名次,此事下不为例。”转头又问陆宪的意思:“陆相、李相以为如何。”
陆宪本一直没说话,听皇上一番说辞,知道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何况此番安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只好跟着说:“皇上圣明。”
李明哲本就出自寒门,科举出身,听了自然很合心意,答道:“皇上圣明,如此便可明辨天下才俊之所长,报效皇上。”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翰林院是参与起草任免将相、宣布大赦等重大诏书的机构,是皇帝近臣,也参与议事,对皇帝影响极大,比负责起草一般官员任免的中书舍人更为重要。也是世宗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是因为世宗觉得草诏的中书舍人受世家大族摆布,给他掣肘过多,于是创立了这个机构,委以亲信,为的是扩大皇权,和世家大族把持的相权抗衡。
后来这个机构就分了中书舍人拟诏之权,又逐渐分了一部分相权。
自世宗设立翰林院百余年来,近百位宰相之中有半数之多出自翰林院。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因此翰林院后来也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必争之地。长公主掌权之后,大力提携寒门士子入翰林院,这些年翰林院才成了寒门士子进身的阶梯。皇帝只不过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
众人知道皇帝是趁机进一步提高科举取士的地位,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宰相都无异议,便也只各怀心思的应道:“皇上圣明。”
“那承旨就草诏吧。”皇帝对自己这一招很是得意,声音也轻快了许多,“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小崔卿家就听赵承旨的安排吧。”
众人领旨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皓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的神色,只见靖国公闭目养神,也不知心情如何,心中忐忑。
到了府里,便乖乖的跟着父亲进了书房。
本以为父亲会大怒,靖国公只是微微沉下脸:“你可知错了。”
皓轩忙跪下:“儿子知错了,请父亲责罚。”
“哎,你这次过关,颇为侥幸,天威难测,你莫要小看这里面的厉害。早就知道皇上这心思,没想到却是借了你的由头。”
“是儿子毛躁了。”
“你知道就好,现在我们崔家行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烈火烹油固然煊赫,却非长久之计,如今我父子俩皆在朝中,更是要步步小心。你现在进了翰林院,这素来是清贵之职,行止更不可轻浮。须知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告诫,你要警醒。”
“是,儿子知道了。”崔皓轩老老实实受教。
“去祠堂跪一天吧。好好反省下。以后做事前多思量,大事要跟为父商量。”
皓轩应了,退出去跪祠堂去了。
见儿子走了,靖国公脸上露出带着得意的笑容,心道:这次真是祖宗保佑。儿子的前程无虞了。至于自己,看来皇帝只想让自己收敛,并不是真要打压。儿子的文章还真是不错,果然是我崔家的子孙,秉承我博陵崔氏以文传家的家风。
公哆嗦着站起来:“这……你……”
皓轩见状忙跪了下去,答道:“儿子背着父亲参加了科举。父亲并不知情,请皇上恕罪。”
“你参加考试,就没人察觉吗?”靖国公一阵头晕。
“想是参加的人太多,便混了过去。小子只想和天下士子一较高下,没想太多。”皓轩低着头。
皇帝呵呵一笑,对着皓轩说:“你老师早就察觉了你的意思,早跟我打了招呼。我也想看看你这孩子能考到什么程度,让他们管理报考的不必在意,只让你安心考试便是。阅卷大臣呈了十份卷子给朕,朕本要点为今科状元,撤了卷封看了名字,就想着会不会是你。找出原始卷子一对笔迹,果然没错。”
靖国公马上跪下说道:“小儿年少无状,请皇上恕罪。”
皇上却虚扶一下,说道:“国公这是做什么,起来吧。你家公子如此才华。还有此等上进心,你该高兴才是,这句‘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真是深得朕心。颇有古大臣之风。果然是虎父无犬子啊。”
“臣惶恐。”父子两人又磕头谢罪。
“好了,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孩子有上进心是好事,只是皓轩已有爵位在身,也要走门荫的路子。开科取士,是要给天下有才而报国无门的士子们一个走上仕途的机会。因此并未让他高中。卿等可莫要怨怪。”皇帝叫了皓轩的名字,显然有亲近之意。
靖国公却不敢放松,仍然谨慎的躬首答道:“三年大考。天下人才尽盼登科以报效朝廷,庶子承蒙圣眷,岂敢占天下寒士之先。此乃小儿争强好胜。臣等惶恐之至,怎敢心怀怨怼。臣必让小儿躬身自省。”
“皓轩的确是人才,我看就现在翰林院学习吧。”皇帝转过身问翰林院承旨赵博林:“你看这孩子做个编修可够资格。”
赵博林起身答道:“靖国公世子才德俱佳。经磨练培养,必可成大器。皇上慧眼遴选人才,乃国家之福。”
皇帝对自己的眼光也很是得意,“好了,此事便这样吧。不过门荫和科举却不易混淆。以得荫封者不得参加科举。有门荫资格者尚未荫封者参加科举若高中,则以科举名次授官。科举二甲以上以后皆进翰林院学习,状元可授正六品修撰,榜眼、探花可授正七品编修,其余皆为庶吉士,察其才能,予以培养,之后再授予实职。门荫考核以后也要更加严格,以分辨人才,成绩突出者才可入翰林院。靖国公世子不贪先祖之功,用心上进,此事宜表彰,但其已获封爵位,不应参与科举,因此取消其科举名次,此事下不为例。”转头又问陆宪的意思:“陆相、李相以为如何。”
陆宪本一直没说话,听皇上一番说辞,知道皇帝早就打定了主意,何况此番安排也让人说不出什么,只好跟着说:“皇上圣明。”
李明哲本就出自寒门,科举出身,听了自然很合心意,答道:“皇上圣明,如此便可明辨天下才俊之所长,报效皇上。”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
翰林院是参与起草任免将相、宣布大赦等重大诏书的机构,是皇帝近臣,也参与议事,对皇帝影响极大,比负责起草一般官员任免的中书舍人更为重要。也是世宗时期开始设立的,最初是因为世宗觉得草诏的中书舍人受世家大族摆布,给他掣肘过多,于是创立了这个机构,委以亲信,为的是扩大皇权,和世家大族把持的相权抗衡。
后来这个机构就分了中书舍人拟诏之权,又逐渐分了一部分相权。
自世宗设立翰林院百余年来,近百位宰相之中有半数之多出自翰林院。世家大族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因此翰林院后来也演变成了世家大族必争之地。长公主掌权之后,大力提携寒门士子入翰林院,这些年翰林院才成了寒门士子进身的阶梯。皇帝只不过是将这个政策更进一步。
众人知道皇帝是趁机进一步提高科举取士的地位,见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两位宰相都无异议,便也只各怀心思的应道:“皇上圣明。”
“那承旨就草诏吧。”皇帝对自己这一招很是得意,声音也轻快了许多,“靖国公回去好好休养,小崔卿家就听赵承旨的安排吧。”
众人领旨退下了。
回去的路上,皓轩小心翼翼的看着父亲的神色,只见靖国公闭目养神,也不知心情如何,心中忐忑。
到了府里,便乖乖的跟着父亲进了书房。
本以为父亲会大怒,靖国公只是微微沉下脸:“你可知错了。”
皓轩忙跪下:“儿子知错了,请父亲责罚。”
“哎,你这次过关,颇为侥幸,天威难测,你莫要小看这里面的厉害。早就知道皇上这心思,没想到却是借了你的由头。”
“是儿子毛躁了。”
“你知道就好,现在我们崔家行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烈火烹油固然煊赫,却非长久之计,如今我父子俩皆在朝中,更是要步步小心。你现在进了翰林院,这素来是清贵之职,行止更不可轻浮。须知这是皇上的恩典,也是告诫,你要警醒。”
“是,儿子知道了。”崔皓轩老老实实受教。
“去祠堂跪一天吧。好好反省下。以后做事前多思量,大事要跟为父商量。”
皓轩应了,退出去跪祠堂去了。
见儿子走了,靖国公脸上露出带着得意的笑容,心道:这次真是祖宗保佑。儿子的前程无虞了。至于自己,看来皇帝只想让自己收敛,并不是真要打压。儿子的文章还真是不错,果然是我崔家的子孙,秉承我博陵崔氏以文传家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