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周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而其中最难的莫过于思想。
书同文,车同轨,这在秦国还未屈服之前,就已经完成。
但是到底是统一思想,还是继续百家争鸣,关于此事的争论是一直争吵不休,且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天子不得不出面。
比如说下葬。
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入土,葬礼是关乎到每一个人。
儒家推崇厚葬,而墨家则是推崇薄葬。
“天子常说,这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言,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而礼亦是规矩,葬礼亦是礼,这礼可是坏不得。”
孟子向坐在正中间的姬定言道。
不等姬定开口,子让便言道:“那只是你们儒家的礼,凭什么让天下人遵守。”
孟子笑道:“此非我儒家之礼,而是古人之礼,亦是我大周之礼,古人皆以厚葬为孝,吾等有何理由不遵守此礼。”
“有!”
姬定突然言道。
孟子侧目看向姬定,道:“天子此话怎讲?”
姬定笑道:“我知院长非常孝顺母亲,尊亲去世之后,孟院长曾花费重金打造木棺,不知是否?”
孟子点点头。
姬定问道:“假设孟院长当时生活比较拮据,且在尊亲生前与之谈论这葬礼,如果尊亲知道这一口木棺要耗尽孟院长所有的钱财,尊亲会否答应孟院长这么做?”
孟子沉吟少许,摇摇头道:“自不会答应,因为母亲也不希望我为之受苦,但是父父子子,母亲关爱孩子,那么孩子也应该孝敬母亲,厚葬为孝礼,若不厚葬,那便是不孝。”
姬定笑着点点头,道:“这便是我支持薄葬的理由。”
孟子疑惑地看着姬定。
姬定笑道:“吾为天子,乃是天下人的君主,有道是,君臣父子,你叫我如何愿意见到天下人受礼所累,正如尊亲也不愿见到院长为之所累。”
孟子微微皱了下眉头。
他心里也清楚,这母亲肯定不愿意拖累儿子,而天子就是天下人的父母,自然也不会愿意见到天下人受此所累。
姬定是用他的道理来驳斥他的做法。
姬定自也不敢轻视孟子,不等他反驳,立刻就道:“除此之外,这条件亦不允许啊!如在坐的各位,家中富足,这厚葬薄葬,都不会影响各位的生活。
但是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这厚葬之礼,若强迫他们去这么做,那无异于奴役他们,亦非人君所为。
还有一点,这礼是礼,法是法,前者是不具有强迫性质,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
子让立刻拱手道:“天子圣明。”
惠施问道:“如此说来,天子赞成薄葬?”
姬定笑道:“我个人是支持薄葬,但我并不会要求别人与我一样,这全看自己,但是律法规定只放七日假。
因为各位拿着的酬劳,全都是人民交上来税收,我不可能拿天下人的钱粮,去负担各位的葬礼。”
孟子道:“天下体恤臣民,自是天下人之福,但若礼坏乐崩,导致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又可能面临四分五裂。若凡事皆从个人得失来看,而不用礼去约束,试问谁又不想当天子。”
姬定笑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若天下人得胜于失,我这天子自也坐得安稳,若天下人失胜于得,纵有礼仪约束,我这天子也做不安稳啊!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在旁边看乐子的邹忌,突然看向子让笑道:“不知端木部长如何看?”
姬定的前半句话,乃是引用杨朱的主张。
让我拔一毛,而使得天下人获得幸福,我也不干。
后半句乃是他自己的理解,我亦是天下人,让我牺牲幸福,也就是让天下人牺牲幸福,不可取也。
最终从君主的角度给出的结论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是墨家的思想是主张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个一毛不拔,一个一毛不留。
姬定并没有偏向儒家,也没有偏向墨家。
子让抚须道:“为与不为,在于个人,而非吾所欲也。”
惠施立刻道:“既然如此,为何端木部长反对厚葬?”
子让道:“我非反对厚葬,我只是反对厚葬为礼。”
厚葬若是礼,那薄葬岂不是非礼。
那自然要反对啊!
这些人都是文坛大家,他们坐在一起,不成派系,都是无差别攻击。
能揶揄就揶揄。
能杠就杠。
主要还是这天子好说话,随便他们怎么说。
孟子沉吟少许,又道:“最近臣遇到一桩案子,一时不知如何判决,还望天子能够给予臣指点。”
姬定问道:“什么案子?”
孟子道:“其实这案子很简单,只因其中一位证人乃是凶手的儿子,就法而言,儿子必须出庭作证,但就礼而言,儿子状告父亲,这似乎又不妥,不知天子以为该如何判决?”
不亏圣人,真是够狠得,好在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姬定心里自然清楚,孟子此问是何用意,这个案子显然就是礼与法矛盾。
就法而言,肯定是要大义灭亲。
但是就礼而言,子若告父,那便是大逆不道啊!
姬定笑道:“这法律不外人情,若是强迫子告父,那也绝非好法。”
孟子抚须一笑,正欲再言时。
姬定马上又道:“但若强迫子不告父,亦非是好法。”
孟子稍稍一愣,问道:“那到底该怎么做?”
姬定道:“由其子自己决定,另外,可在律法写明这一点,亲人可免于作证,除非他自己愿意。”
顿了顿,他又道:“我所希望的是,法律乃是捍卫道德的底线,而非是上限,此乃礼与法之别。”
孟子听得是连连点头,这个说法他非常能够接受,捍卫道德的底线,可见这道德的重要性,道:“天子高见,臣心服口服。”
可说着,他立刻反问道:“可是如何在教育方面说清楚这一点。”
孟子与子让天天争。
争得... -->>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
而其中最难的莫过于思想。
书同文,车同轨,这在秦国还未屈服之前,就已经完成。
但是到底是统一思想,还是继续百家争鸣,关于此事的争论是一直争吵不休,且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天子不得不出面。
比如说下葬。
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入土,葬礼是关乎到每一个人。
儒家推崇厚葬,而墨家则是推崇薄葬。
“天子常说,这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言,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而礼亦是规矩,葬礼亦是礼,这礼可是坏不得。”
孟子向坐在正中间的姬定言道。
不等姬定开口,子让便言道:“那只是你们儒家的礼,凭什么让天下人遵守。”
孟子笑道:“此非我儒家之礼,而是古人之礼,亦是我大周之礼,古人皆以厚葬为孝,吾等有何理由不遵守此礼。”
“有!”
姬定突然言道。
孟子侧目看向姬定,道:“天子此话怎讲?”
姬定笑道:“我知院长非常孝顺母亲,尊亲去世之后,孟院长曾花费重金打造木棺,不知是否?”
孟子点点头。
姬定问道:“假设孟院长当时生活比较拮据,且在尊亲生前与之谈论这葬礼,如果尊亲知道这一口木棺要耗尽孟院长所有的钱财,尊亲会否答应孟院长这么做?”
孟子沉吟少许,摇摇头道:“自不会答应,因为母亲也不希望我为之受苦,但是父父子子,母亲关爱孩子,那么孩子也应该孝敬母亲,厚葬为孝礼,若不厚葬,那便是不孝。”
姬定笑着点点头,道:“这便是我支持薄葬的理由。”
孟子疑惑地看着姬定。
姬定笑道:“吾为天子,乃是天下人的君主,有道是,君臣父子,你叫我如何愿意见到天下人受礼所累,正如尊亲也不愿见到院长为之所累。”
孟子微微皱了下眉头。
他心里也清楚,这母亲肯定不愿意拖累儿子,而天子就是天下人的父母,自然也不会愿意见到天下人受此所累。
姬定是用他的道理来驳斥他的做法。
姬定自也不敢轻视孟子,不等他反驳,立刻就道:“除此之外,这条件亦不允许啊!如在坐的各位,家中富足,这厚葬薄葬,都不会影响各位的生活。
但是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这厚葬之礼,若强迫他们去这么做,那无异于奴役他们,亦非人君所为。
还有一点,这礼是礼,法是法,前者是不具有强迫性质,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
子让立刻拱手道:“天子圣明。”
惠施问道:“如此说来,天子赞成薄葬?”
姬定笑道:“我个人是支持薄葬,但我并不会要求别人与我一样,这全看自己,但是律法规定只放七日假。
因为各位拿着的酬劳,全都是人民交上来税收,我不可能拿天下人的钱粮,去负担各位的葬礼。”
孟子道:“天下体恤臣民,自是天下人之福,但若礼坏乐崩,导致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又可能面临四分五裂。若凡事皆从个人得失来看,而不用礼去约束,试问谁又不想当天子。”
姬定笑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若天下人得胜于失,我这天子自也坐得安稳,若天下人失胜于得,纵有礼仪约束,我这天子也做不安稳啊!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在旁边看乐子的邹忌,突然看向子让笑道:“不知端木部长如何看?”
姬定的前半句话,乃是引用杨朱的主张。
让我拔一毛,而使得天下人获得幸福,我也不干。
后半句乃是他自己的理解,我亦是天下人,让我牺牲幸福,也就是让天下人牺牲幸福,不可取也。
最终从君主的角度给出的结论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但是墨家的思想是主张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一个一毛不拔,一个一毛不留。
姬定并没有偏向儒家,也没有偏向墨家。
子让抚须道:“为与不为,在于个人,而非吾所欲也。”
惠施立刻道:“既然如此,为何端木部长反对厚葬?”
子让道:“我非反对厚葬,我只是反对厚葬为礼。”
厚葬若是礼,那薄葬岂不是非礼。
那自然要反对啊!
这些人都是文坛大家,他们坐在一起,不成派系,都是无差别攻击。
能揶揄就揶揄。
能杠就杠。
主要还是这天子好说话,随便他们怎么说。
孟子沉吟少许,又道:“最近臣遇到一桩案子,一时不知如何判决,还望天子能够给予臣指点。”
姬定问道:“什么案子?”
孟子道:“其实这案子很简单,只因其中一位证人乃是凶手的儿子,就法而言,儿子必须出庭作证,但就礼而言,儿子状告父亲,这似乎又不妥,不知天子以为该如何判决?”
不亏圣人,真是够狠得,好在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
姬定心里自然清楚,孟子此问是何用意,这个案子显然就是礼与法矛盾。
就法而言,肯定是要大义灭亲。
但是就礼而言,子若告父,那便是大逆不道啊!
姬定笑道:“这法律不外人情,若是强迫子告父,那也绝非好法。”
孟子抚须一笑,正欲再言时。
姬定马上又道:“但若强迫子不告父,亦非是好法。”
孟子稍稍一愣,问道:“那到底该怎么做?”
姬定道:“由其子自己决定,另外,可在律法写明这一点,亲人可免于作证,除非他自己愿意。”
顿了顿,他又道:“我所希望的是,法律乃是捍卫道德的底线,而非是上限,此乃礼与法之别。”
孟子听得是连连点头,这个说法他非常能够接受,捍卫道德的底线,可见这道德的重要性,道:“天子高见,臣心服口服。”
可说着,他立刻反问道:“可是如何在教育方面说清楚这一点。”
孟子与子让天天争。
争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