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建文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谁?”
“还能有谁,当然是我夫人了啊?”傅让惊诧道。
“其他人呢?没有生死与共的朋友吗?”
傅让想了想道“没有,没有那种朋友。”
“你大哥呢?”
“那要看什么东西了。”
“如果是你父亲的爵位呢?”
傅让满脸的不可置信,道“殿下说笑了吧,父亲的爵位本就是大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朱允炆换了一个说法,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你大哥出事了,爵位由你继承,你会还给你的侄子吗?”
“这不可能,”傅让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道“我大哥出事,爵位肯定让我侄子继承啊,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允炆发现傅让真的是个非常单纯的人,这种人确实是可以信任的,但是他能做的事情却很有限,就忽然想给他开个玩笑“退之,如果你儿子和你的侄子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当然是我的儿子了,这还用问吗?”
朱允炆看着傅让,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傅让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殿下在笑什么。
和傅让聊过之后,朱允炆心情好了一些,令兵部将征北将军行军长史王度调回武学,兼任太子宾客。
第二天,解缙等人在詹事府闭关,讨论削藩的事情,可是不到一天的功夫,这几个人就待不下去了,直接出关找朱允炆来了。
朱允炆有些诧异,问怎么回事,解缙首先言道“臣等意见不合,无法形成统一的奏章。”“臣也是。”“臣也是。”卓敬、方孝孺等人也连声道。
朱允炆没办法,只好让他们每个人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然后报给他。
解缙等人等人都是出口成章之辈,第二天,就把各自的文章交了上来。朱允炆看了看,确实相差很大。
解缙的观点和《太平十策》差不多,希望众建封国而少其地,目标是天下郡县皆为封国,对龙子龙孙进行考核,表现好的封王,次之公、侯、伯、子、男,另外要求封地一样大,说封地有差别会形成强弱悬殊。还要编制《诸侯基本法》,天下刊行
方孝孺主张不主动削藩,维持现状即可,如果诸王犯法,按照律条处理即可,在他看来封建和郡县没有区别,主张施行仁政德化,刑法下之,天下自然太平。
黄子澄、齐泰坚决主张削藩,理由是藩国强大,且拥有重兵,这些历朝历代都是祸乱之源,迟早要削除的,晚动手不如早动手。
卓敬则认为国家已经封藩,则不适合大动干戈,以免伤了天家情义。但为子孙计,某些情况必须要处理,但处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如对于有战功的将其封地迁到气候温地,颐养天年,这样既照顾了骨肉之情,也保全了君臣之义;对于犯错的藩王根据情节轻重更换其署官、削夺其护卫等等办法,不要搞一刀切,这样既容易引起诸王公愤,还容易让海内觉得君王无骨肉之情。
这些想法,朱允炆看了一下,觉得解缙是太理想化了,其理想模式类似于井田制,全国分成一块块相同大小的地盘,派自己的亲戚去管理,这怎么看都不太靠谱。方孝孺则过于迂腐,说的都对,但不切实际;比较而言齐泰、黄子澄倒是立场坚决,只是缺少处理的手段;卓敬的想法朱允炆倒是比较欣赏,比较适合朱允炆的口味。
但是这些东西不适合给朱元璋看,不过好在十天后,王度的书信到了。王度自从接到皇太孙的旨意后,琢磨了一宿,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师,然后自己才沿黄河顺流而下,经开封,赶往京师。
朱允炆看了一下王度的信,没有称呼,也没有署名,只有一句话“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如不可,则削其封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允炆笑了,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次日,朱允炆按照这套说辞回复了朱元璋,朱元璋很满意。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谁?”
“还能有谁,当然是我夫人了啊?”傅让惊诧道。
“其他人呢?没有生死与共的朋友吗?”
傅让想了想道“没有,没有那种朋友。”
“你大哥呢?”
“那要看什么东西了。”
“如果是你父亲的爵位呢?”
傅让满脸的不可置信,道“殿下说笑了吧,父亲的爵位本就是大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朱允炆换了一个说法,道“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你大哥出事了,爵位由你继承,你会还给你的侄子吗?”
“这不可能,”傅让脑袋摇的和拨浪鼓似的,道“我大哥出事,爵位肯定让我侄子继承啊,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朱允炆发现傅让真的是个非常单纯的人,这种人确实是可以信任的,但是他能做的事情却很有限,就忽然想给他开个玩笑“退之,如果你儿子和你的侄子同时掉进水里,你会先救谁?”
“当然是我的儿子了,这还用问吗?”
朱允炆看着傅让,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傅让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殿下在笑什么。
和傅让聊过之后,朱允炆心情好了一些,令兵部将征北将军行军长史王度调回武学,兼任太子宾客。
第二天,解缙等人在詹事府闭关,讨论削藩的事情,可是不到一天的功夫,这几个人就待不下去了,直接出关找朱允炆来了。
朱允炆有些诧异,问怎么回事,解缙首先言道“臣等意见不合,无法形成统一的奏章。”“臣也是。”“臣也是。”卓敬、方孝孺等人也连声道。
朱允炆没办法,只好让他们每个人写一篇文章,阐述自己的看法,然后报给他。
解缙等人等人都是出口成章之辈,第二天,就把各自的文章交了上来。朱允炆看了看,确实相差很大。
解缙的观点和《太平十策》差不多,希望众建封国而少其地,目标是天下郡县皆为封国,对龙子龙孙进行考核,表现好的封王,次之公、侯、伯、子、男,另外要求封地一样大,说封地有差别会形成强弱悬殊。还要编制《诸侯基本法》,天下刊行
方孝孺主张不主动削藩,维持现状即可,如果诸王犯法,按照律条处理即可,在他看来封建和郡县没有区别,主张施行仁政德化,刑法下之,天下自然太平。
黄子澄、齐泰坚决主张削藩,理由是藩国强大,且拥有重兵,这些历朝历代都是祸乱之源,迟早要削除的,晚动手不如早动手。
卓敬则认为国家已经封藩,则不适合大动干戈,以免伤了天家情义。但为子孙计,某些情况必须要处理,但处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区别对待。如对于有战功的将其封地迁到气候温地,颐养天年,这样既照顾了骨肉之情,也保全了君臣之义;对于犯错的藩王根据情节轻重更换其署官、削夺其护卫等等办法,不要搞一刀切,这样既容易引起诸王公愤,还容易让海内觉得君王无骨肉之情。
这些想法,朱允炆看了一下,觉得解缙是太理想化了,其理想模式类似于井田制,全国分成一块块相同大小的地盘,派自己的亲戚去管理,这怎么看都不太靠谱。方孝孺则过于迂腐,说的都对,但不切实际;比较而言齐泰、黄子澄倒是立场坚决,只是缺少处理的手段;卓敬的想法朱允炆倒是比较欣赏,比较适合朱允炆的口味。
但是这些东西不适合给朱元璋看,不过好在十天后,王度的书信到了。王度自从接到皇太孙的旨意后,琢磨了一宿,写了一封信,让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师,然后自己才沿黄河顺流而下,经开封,赶往京师。
朱允炆看了一下王度的信,没有称呼,也没有署名,只有一句话“以德怀之,以礼制之。如不可,则削其封地,又不可,则废置其人,又甚则举兵伐之。”
朱允炆笑了,这才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
次日,朱允炆按照这套说辞回复了朱元璋,朱元璋很满意。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