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被偷换的孩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田龟规则1
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
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借着刚服下感冒药的药劲,好歹睡着了一会儿,突然又惊醒了,只见妻子千樫正站在从书房顶棚垂下来的日光灯下,头上罩着淡淡的光环。
“吾良自杀了。本来不想叫醒你,我自己去梅子那儿,可又担心媒体的电话太多,吓着阿光。”千樫对他说道。吾良是古义人十七岁起交的朋友,也是千樫的哥哥。
古义人期待着床边书架上的田龟会像手机收到信号时那样嘟嘟地呼唤他。
“梅子被警察局叫去辨认遗体,我陪她去一下,”千樫压抑着悲痛说道。
“你就一直陪着她,等她家人来吧。守灵后我先回来,等着接那些电话。”古义人说完,发觉自己也犯迷糊了,哪会这么快就有电话打来呀。
古义人翻身下床,拿起放在椅子上的内衣、羊毛衫、灯心绒裤子——现在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动作迟缓地一件一件往身上套。刚把毛衣套上,就伸手去拿田龟。
“你拿它去干什么?”千樫断然阻止了他“你不是用它听吾良寄来的录音带吗?你不是一向最讨厌干那种毫无意义的事儿吗?”
田龟规则2
古义人五十五岁以后还坚持坐电车去游泳池游泳。他发现电车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还在听这种老掉牙的盒式录音机。偶尔看见也有中年人用,可瞧人家念念有词的神情,就估摸着是在听英语会话。不久前,电车上还净是听音乐的年轻人,而现在他们不是打手机,就是盯着显示屏不停地按键。所以如今就连从耳机里发出的吱吱嚓嚓的噪音,都让古义人怀念无比。古义人把随身听问世前的老式录音机塞进装泳具的背包里,在花白的脑袋上套个耳机,禁不住感叹自己已是落后于时代的老古董了。
这个典型的老式录音机,还是吾良以前当演员时,参加电机厂宣传广告片的表演后,从厂家得到的礼品。机体是常见的长方形,式样很平庸,一点儿也不起眼,只有耳机的形状就像古义人小时候在森林里玩耍时,从山涧里捕到的田龟。“把它往头上一套,就像没用的田龟贴在了脑袋两边似的。”古义人感慨道。
吾良不以为然地说:“你曾经是个只会抓鳗鱼和香鱼的笨小孩儿。这礼物就算送给那个可怜的孩子吧,虽说送得晚了点儿。就叫它田龟吧,给你的少年时代一个安慰。”
大概是吾良觉得光送这个给老朋友兼内弟的古义人不太够意思,于是发挥了他收集小玩意的天分——这也是他的生活方式之一,对其导演事业颇有裨益——给古义人的录音机配上一只很有魅力的金属小箱子,里面还装了五十盒录音带。古义人从吾良的演播室得到这箱录音带后,在回家的电车上,随便拿出一盘只标有编号的录音带放进田龟里——他真的这么称呼起它来了——就在他找耳机插孔的时候,也许是无意中手指触碰了键钮,也许是一放进带子就自行启动的缘故,响起了女人淫荡的狂叫声:“啊!啊!要穿透了!我不行了!啊——!”这声音震惊了满车厢里拥挤的乘客。据吾良说,这五十卷窃听带是摄制组的同事强行兜售给他的,他正发愁没法处理呢。
古义人对此类玩意儿向来没多大兴趣,谁知这次非常投入地听了一百来天。吾良偶然从千樫嘴里听说古义人被抑郁症困扰后,说了句“那就得用和病因相对应的低级的‘人情味’来对抗了”便在送给古义人录音机时,顺便附加了这些“人情味”十足的录音带。这些是后来古义人听千樫说的。当然,千樫并不知道这些录音带的内容
古义人的抑郁症是由于某大报刊的知名记者十多年来不懈的人身攻击——自然是以社会正义的名义——而得上的。看书写文章时还没什么,一到了夜里就睡不着觉;有事外出走在街上的时候,就会满脑子浮现出才华横溢的记者那独特的谩骂文体。那位细心而又体谅人的大牌记者,还把肮脏的废稿纸或传真校样剪成小纸片儿,在纸片背面写上“问候”附在他的著述和杂志上给古义人寄来。“每当你快要想起那些只言片语时,不管你是在床上还是街上,就听一听这些‘人情味’的宣泄,以这种本能的声音来抗衡,你的恶劣心情会立刻烟消云散的。”吾良对古义人这么说过。
十五年过去了。一天,古义人在准备去国外旅行要带的资料时,发现了那只小箱子,它和那个记者寄来的许多书刊、纸条一起堆放在书房角落里的。万一飞机发生了意外,千樫收拾书房时听了录音带可怎么得了?于是,古义人让千樫把录音带当垃圾处理掉,还让千樫问问吾良是否想留下那只小箱子。
后来,这容器回到吾良那里去了。又过了两三年,在古义人去波士顿期间,吾良又用那个容器装了三十盒带子给古义人寄了回来。据吾良说,以后录了新的就马上寄来,把能装五十盒录音带的箱子填满。“用不着急着听”听吾良这么一说,对录音带内容一无所知的千樫回答说:“他也快到更年期了,到时候我再让他听吧。”
然而古义人出于某种预感,马上拿出一盘来听,不出所料,耳机里传来的正是吾良自己的声音。“小时候在四国的松三”——吾良总把松山说成松三——似乎想要讲述两人成为朋友以来的故事,当然不是完全按先后顺序讲的。听他的口气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和古义人电话长谈。从此以后,古义人在书房入睡之前,总要戴上耳机,躺在床上听着这些录音,任自己浮想联翩。
过了不久,新的录音带如约寄到。渐渐地古义人开始放一段吾良的录音,便按下暂停键,谈谈自己的想法,仿佛和吾良对话似的。把田龟当成电话来用,成了古义人的一种习惯。
吾良从大厦楼顶跳下去的那天晚上,古义人正在听当天新寄来的录音带。古义人适当地截断吾良的讲述,插入自己的感想,或者说是自然应答更为贴切。这天晚上印象最深的是,当自己想要编辑吾良和自己对话的第三盘带子时,忽然带子出现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默,稍后,吾良说道: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他的声音和刚才迥然不同,显然是酒精的作用。
接着,只听见一声很像吾良常用的自制合成的录音效果般的响声。后来回想起来,那似乎是沉重的肉体从高处坠落下去,砸在马路上时发出的声响。
然后又响起了吾良的声音:
“不过我和你的通信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
古义人怀疑这段诀别的话是吾良事先制作好的最后录音,而“咚”的响声以及后面不带醉意的讲述,说不定是去了那边后的吾良,把田龟作为电话使用的最初的通话呢。果真如此的话,只要继续反复听下去,按照同样的程序,或许会从那头传来吾良的声音呢。于是,每天晚上都要田龟陪伴入睡的古义人,只把最后收到的录音带,从不倒带地收在了箱子里。
田龟规则3
古义人虽然和千樫一起前往汤河原的警察局接遗体回来,却没有看吾良的遗容。
封闭的小范围守灵过后,古义人对正在准备播放吾良拍摄的电影录像的梅子说:“阿光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先回东京了。千樫参加明天早上的葬礼。”
“吾良不像在警察局时那么可怕了,经过整容,已经恢复了他原有的英俊。还是看一眼再
走吧。”梅子望着灵柩说。
千樫缓慢而果断地对古义人说:“还是别看了。”
千樫充满悲哀的坦率目光迎着梅子疑问的眼神,梅子理解地回到停放灵柩的房间去了。
古义人从千樫看着梅子的表情中感受到了自己与她的距离。这是赤裸裸的,完全排除了缠绕在人际关系上的缓冲性的东西。“这是事实,有什么办法呀。”千樫仿佛是在对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自己说道。
梅子可以用充满爱情的目光凝视着摔得变了形的吾良,可以目睹给死者的面容复原,作为死者的妹妹也可以这样做。可是古义人能受得了这一切吗?
听见梅子的这番话时,古义人怀着被千樫看穿内心的愧疚,本想马上站起身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总也长不大,是由于孤独和寂寞。而且,他还意识到了一点,即自己想要确认一下,从吾良的脸颊到耳朵上留下的对着田龟讲话的痕迹,经过撞击是否还存在
有证据证明这并不是古义人的想像。负责搬运遗体的制片厂总经理樽户给古义人看了留在事务所桌子上的,用电脑打印出的三份“遗书”以及在透明的高级画纸上用软铅笔勾画的素描。
这是一张国籍不明的童话插图样的图画。在点缀着几朵橄榄形面包般云彩的天空中,漂浮着一个中年人。由于这中年人的姿态很像阿光趴在起居室里作曲时的模样,古义人确信这是吾良的自画像。空中漂浮着的男子,左手拿着和田龟一模一样的手机,正对着它讲话
在童话风格的画面诱导下,古义人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十五年前,吾良出版了一本含有心理分析内容的随笔集。由于他导演工作繁忙,便把通常是由自己完成的封面设计委托给了一位年轻的画家。那本书的封面画就和现在古义人看到的这张画一样,这使他联想到吾良的素描。
随笔集出版后不久,偶尔见面的吾良和古义人之间有了下面这番对话。
“这种画风出自现在美国著名杂志上常见的著名插图画家的手笔。它的确将日本的风景和人物巧妙地描绘了出来。但作为刚刚出道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否合适呢?”在古义人来说,这只是无心的提问,而吾良的回答却明显地带有攻击性。
“这叫做对海外艺术家的模仿,或者说受到直接影响。其实你自己创作的起步不也如此吗?因为我们是画画儿的,所以比较明显。可你呢,不过是把法语或英语翻译过来的东西改写一下而已。即便如此,照样看得出原来的轨迹呀。你说呢?”
“你说的没错。”古义人支支吾吾地说。“在最初阶段,年轻人的作品的确带有原作的成分。必须在此基础上逐渐剥去表层借用物的模式。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
“你在这一点上的确是成功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了年轻时的许多读者。你也感到过困惑吧。今后,这种状况会更加严重也说不定。这个年轻画家有才能,不拘泥于狭小的模式,他会找到新的突破口的。”
古义人觉得遭遇到吾良焦躁甚至是充满恶意的反击,可能是因为吾良非常喜欢那个作封面画的年轻人的画风吧。吾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给自己画了像,把这种美国原始主义作为时髦模式的那张透明的画,由此可见
渐渐地古义人意识到,这幅画也许正是吾良留给自己的遗书呢。这是一张浮游在半空中,把田龟当作手机,向着古义人呼唤的吾良的自画像。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
田龟规则4
古义人向jr车站走去,打算赶乘回东京的末班车,却没想到被守候已久的电视台报道组给包围了。古义人一声不吭地穿过人墙,结果鼻梁靠近左眼的地方撞上了摄像机。就算自己一副狼狈相,摄影师那么窃笑也太下作了些。古义人愤愤地想。
他沿着石子路上了橘子山,拦了辆出租车坐进去。那出租司机似乎很熟悉吾良,对他说道:
“听说吾良的眼睛里流出了血泪,真有这事?人家说他的半边脸血糊糊的。”
古义人觉得去医院开张诊断书来对付那个摄影师不免有些多余——这十几个小时,一直围攻古义人一家的这些媒体使他心理不平衡。吾良死后不长的时间里,古义人从电视台、报社以及杂志社的人们那里感受到的特殊印象是,他们对于自杀者的轻蔑是共同的。
这种轻蔑感情来自于他们确信在媒体世界被奉为王者之一的吾良倒下去了,他已经绝无可能东山再起进行反击了。
冲着吾良尸体而来的轻蔑实在太多了,以至被媒体称为与吾良有关的人也成了这些人发泄的对象。就连在书评委员会的会议上亲切关照古义人的女记者,也给古义人家的电话里留言要求采访。她的言词中明显流露出对于威风扫地的假王的轻蔑,是一种伪装得十分天真的轻蔑。因此,古义人对于弄伤自己眼睛的年轻摄影师也不想追究了。许多人都表现出了对吾良的轻蔑,为什么只由一个不走运的摄影师来承担责任呢?
吾良坠楼死后的一个星期,古义人一直在看早间和午间新闻。家里没有其他人愿意看,所以他就把电视机搬到书房的床边,戴上耳机听声音。古义人听不大懂节目主持人或吾良电影中出现的年轻演员们的流行语。他没想到的是,与自己年龄不相上下的导演和编剧,以及文艺或一般社会时事主持人的语言更加难懂。越是集中精力去听,就越听不明白他们在谈些什么。古义人这才发现习惯于阅读书籍,并通过阅读来写东西的自己居住在特殊语言的孤岛上。自认为还继续着小说家这一职业,却与生活在语言大陆上的人们丝毫没有联系。这一发现使古义人恐惧和焦虑。尽管如此,他仍然凝视着电视机画面,将耳机声音放大到自己的承受极限,继续收看着。可是一周过后,他还是放弃了。又把电视机搬回了楼下的客厅,疲倦地躺在了沙发上。
“我一直就不明白你干吗浪费时间看那些东西。”千樫说。
古义人茫然的头脑转念一想,那也不算是浪费时间,因为通过这一个星期的早间和午间新闻,以及隔天或三天一次的晚间文艺特别报道等节目,古义人知道了对于吾良的死,依靠目前电视上的报道是无法说清楚的,也就是说,是无法被社会理解的。
古义人再度沉浸于吾良的死带来的哀痛而凄惨的心绪之中,起因于下面这些想法。吾良在古义人面前出现得越来越少了——“作为导演的成功夺去了他们见面的时间”——这十几年来,吾良一直生活在这句话里。以至于最后他把想跟古义人说的话录在田龟里寄来。可以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吾良需要能够表现自我的语言。
古义人不再去看关于吾良之死的电视报道后,千樫却因为看了每天早晨的新闻广告节目而痛苦不堪,忍不住跑去买了女性周刊的特辑,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打击。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吾良与女性的交往。其实,在吾良坠楼之前——据说那事发生在午后,当古义人收到录音带时,吾良已经成了身份不明的非正常死亡的尸体,被收容在警察局了——用电脑打印出的遗书上写着:“为了否定现在登出的这些绯闻,只有一死。”尽管千樫什么也没有说,但古义人既不相信遗书的内容,也不相信那些报道。古义人找不到能够恰当地解释对于自己来说是个特别人物的吾良之死的词语。
古义人尤其不能赞同将吾良的死归结为导演事业停滞的说法。据报道称“在意大利电影节上得过奖的喜剧演员出身的导演,为参加获奖影片宣传活动赴美国时很受欢迎,当吾良氏站在屋顶往下看时想的是,也许正是我的获奖在我背后推了一把。”当古义人看到这样的词句时,不由得喟叹吾良竟有这般品行低下的同行。
后来,无论古义人还是千樫都不再关注电视报道和周刊了。电话一律转换成留言,这样做的惟一目的是为了逃避来电的声音,因为他们从未听过那些留言。
就这样,古义人和千樫不再谈论吾良事件,彼此都明白对方——就连阿光也知道——脑子里想的全是关于吾良的事,却专心于各自的工作,好几个月没跨出家门半步。
同时,古义人养成了对千樫保密的新习惯。从吾良自杀前三个月左右开始的田龟对话,以书房的简易床为舞台,更加切实更加日常性地持续了下来。
那么,凭借着与这个田龟的深夜对话——这是古义人逐渐固执起来的念头——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有了一个需要遵守的新规则。
那就是决不触及吾良已经去了的事实。最初,古义人对着田龟讲话,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那件事。后来,古义人生出了新的构想:吾良去的那一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和这一边的世界完全不同,从那一边看来,这一边的死这件事本身不是被虚无化了吗?
古义人在松山的高中刚刚和吾良相识,就向他谈了憋在心中已久,无处倾诉的有关哲学家们对死的种种把握方式。年轻的古义人的想法确实是因为反感哲学书里的措辞而产生的。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基于经验的认识,是无法对于他们自身的死说三道四的。因为经验的主体在这一经验的瞬间便不存在了。在引用了这一论点之后,古义人讲了自己的那套看法。
“人的灵魂也许会和肉体一起活下去吧,在我们那个村子里有这样的传说。人死之后,即作为肉体的人死的时候,灵魂就离开肉体,沿着峡谷升上去。据说是螺旋状地一圈圈旋转着上升,然后在属于自己的树根上落下来。经过一些时候,又逆向地旋转着下降。这是为了进入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肉体中去。”
吾良听了也展示了他本人的独特见解和丰富学识。
“根据但丁的理论,对人来说顺时针旋转着上山是正确的,逆时针旋转是错误的前进路线。你所说的从峡谷升上森林的螺旋状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
由于古义人是听祖母讲的,只好自己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说,灵魂从死去的肉体中出来是落到森林里的树根上去,还是进入新生儿的肉体中去,哪一种正确哪一种错误吧?”
古义人接着说:
“假设灵魂以这样的方式脱离死去的肉体的话,对于灵魂自身来说,是无法意识到死的。死的是肉体,肉体死去的瞬间,灵魂就从那里离开了。也就是说,灵魂永远不会死,灵魂与肉体感觉到的时间和空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就是这么感觉既是无限的,也是瞬间的;既是整个宇宙,也是某一个点,也许就这样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时间和空间里去了吧。可以说,灵魂就是永远都不会意识到死的天真无邪的存在。”
青春年少时的古义人,比起这些想法本身,对谈话时的措辞的滑稽更为着迷,如今这些对话变成了现实,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肉体的死亡似的,吾良的灵魂通过田龟在继续着谈话。
田龟规则5
那天深夜,古义人用手绢捂着被电视台摄影师弄伤的血糊糊的左眼回到了家。由于电话被切换成了留言,阿光一直在听cd。古义人赶紧给阿光做了些吃的,自己只擦了把脸——为了不至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没有开洗手间的灯——就上了二楼的书房,然后取出了前天夜里被千樫呵斥而放回书架的田龟。在回东京的电车上,古义人回想着去参加告别仪式前从田龟中听到的,在松山时,吾良给自己讲解的有关兰波的内容,他意识到这些回忆中还有着传递信息的意义。
“我们在松三时对法国诗的理解是怎样的程度呢?后来你进了法国文学系,主要看的是散文,我也没有专门学习过,无法下结论。”吾良用沉稳的语调说着“但是,你把小林秀雄的译诗抄写下来挂在乡下的家里,看来那个兰波对我们的影响真不小啊。”
“是啊。”按下暂停键后,古义人也怀念地答道。“那时候对于神秘主义的含义只限于空想,也曾想过将来通过研究能加深理解。”
说完他又按了前进键。就这样,那天夜晚,古义人一直和吾良谈论有关兰波的话题。
直到现在古义人才意识到自己的迟钝。因为吾良很明显地在以兰波的诗为媒介谈论分别。吾良谈论的中心是古义人抄录在纸上的小林秀雄翻译的告别“adieu”
古义人回想起来,这是在电话中或见面时曾经讨论过的话题。总之,关于兰波这个主题他们曾经谈过很长时间。当时两人都很长时间没有读过兰波了,一直说个不停的吾良也是努力从遥远的记忆中搜寻着兰波的诗句。
以此为契机,古义人收集了几种兰波的译文——一般都被译做兰博,将其中的宇佐美齐的译作寄给了吾良。还对照原文读了小林的译文,认为以小林的译本为佳。与此相关,吾良给自己寄来的录音带中,也有围绕兰波的很长一段录音。古义人重新听了那些录音,又听了和吾良的田龟对话后,从书架的角落里翻出了学生时代收集的法文书籍中所有旧版的兰波的书。在普累亚德版的兰波作品集旁边,排列着墨丘利德弗朗士版的“poesies”这是上高中时吾良送给古义人的,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法语入门书。古义人从吾良手里接过这本书时,被这本薄薄的小书上的红色铅字封皮震撼了。时隔多年,现在重新翻开它,里面写满了十七岁时的自己用铅笔写在书里的蝇头小字。其中的英文字体是在吾良讲课前,古义人去松山的美国文化情报教育局的cie图书馆查阅牛津法英词典时抄写上的。
此外还有两种日语笔记。一种是用片假名写的,记录的是吾良讲解中的要点。之所以用片假名写,是为了模仿跟吾良借阅的,吾良的父亲——电影导演用片假名写的随笔集,自己的想法则用平假名来写,以示区别。
“兰波在给先生的信上也写了我快十七岁了,正处于充满幻想和梦想的年龄。可是,据说这首浪漫的诗是他十五岁时的作品。即是说,onn‘estpasserieusquandonadix-septans是隐瞒了年龄的诗歌。去年我读了这首诗,今年该你读了,可以说它是写给同样年龄的自己的诗。这是天才在鞭策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啊。”
古义人意外地发现,原来才华横溢的少年时代的吾良,是把十八岁时的自己——还把古义人也划了进来——看做平庸之辈的。
古义人读了普累亚德版的“adieu”又一次产生了紧迫感。在发生那件事之前,吾良谈论告别的时候,正如他在录音中的引用所表明的那样,当时他是把古义人寄给他的新译本放在身边的。他一定认为古义人也会马上想起整首诗来吧。但是,古义人这边又不能给予满意的回应。现在也是如此。自己给吾良推荐的新译本上又没有像年轻时抄写得快要背下来的那般感悟了。这种差距在近来偶尔小聚时也有所察觉,或许因此吾良不再对古义人抱有什么期待了,而“咚”的一声赴了黄泉吧。
已是秋季——又何必为永恒的太阳叹息,如果我们是发现神圣的光明的使者——那么,就要远离随着季节推移而恍惚赴死的人们。
这是从田龟里听到的吾良引用的译诗的第一节,这首小林的译文使高中一年级的古义人倾倒。吾良也同样为之感动。但是,自己选择了简洁的死的吾良,是把他自己比做发现神圣的光明的使者呢,还是比做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恍惚赴死的人们呢?
在下面的诗里,爬满蛆虫的尸体的意象会给吾良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吾良为什么会在田龟里如此热切地对古义人谈起这种充满阴森恐怖图景的诗呢?古义人对此产生了疑问。他觉得毋宁说这下一节诗才是想要对古义人——以及对吾良自己——讲的话吧。
别无选择!我必须将自己的想像力和回忆全部埋葬!因为艺术家以及小说家头上的光环已被掠走!
再看下面这一节:
总而言之,请原谅我用谎言作为食粮养育自身。该出发了。然而,没有一只友爱之手伸向我!我该向何处寻求拯救?
“谎言”这一主题是以田龟方式对话来批评古义人的主要因素。吾良对“友爱之手”已经绝望了吗?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吾良出于怎样的考虑,... -->>
田龟规则1
古义人躺在书房的简易床上,戴着耳机专注地听着录音机。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接着“咚”地响了一声,隔了一会儿,吾良又接着说:“不过我和你之间的通信并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现在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
古义人听不明白吾良什么意思,只感觉一阵撕心裂肺的痛楚。默然良久,他才把田龟放回书架,打算睡觉。借着刚服下感冒药的药劲,好歹睡着了一会儿,突然又惊醒了,只见妻子千樫正站在从书房顶棚垂下来的日光灯下,头上罩着淡淡的光环。
“吾良自杀了。本来不想叫醒你,我自己去梅子那儿,可又担心媒体的电话太多,吓着阿光。”千樫对他说道。吾良是古义人十七岁起交的朋友,也是千樫的哥哥。
古义人期待着床边书架上的田龟会像手机收到信号时那样嘟嘟地呼唤他。
“梅子被警察局叫去辨认遗体,我陪她去一下,”千樫压抑着悲痛说道。
“你就一直陪着她,等她家人来吧。守灵后我先回来,等着接那些电话。”古义人说完,发觉自己也犯迷糊了,哪会这么快就有电话打来呀。
古义人翻身下床,拿起放在椅子上的内衣、羊毛衫、灯心绒裤子——现在正是冬天最冷的时候——动作迟缓地一件一件往身上套。刚把毛衣套上,就伸手去拿田龟。
“你拿它去干什么?”千樫断然阻止了他“你不是用它听吾良寄来的录音带吗?你不是一向最讨厌干那种毫无意义的事儿吗?”
田龟规则2
古义人五十五岁以后还坚持坐电车去游泳池游泳。他发现电车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还在听这种老掉牙的盒式录音机。偶尔看见也有中年人用,可瞧人家念念有词的神情,就估摸着是在听英语会话。不久前,电车上还净是听音乐的年轻人,而现在他们不是打手机,就是盯着显示屏不停地按键。所以如今就连从耳机里发出的吱吱嚓嚓的噪音,都让古义人怀念无比。古义人把随身听问世前的老式录音机塞进装泳具的背包里,在花白的脑袋上套个耳机,禁不住感叹自己已是落后于时代的老古董了。
这个典型的老式录音机,还是吾良以前当演员时,参加电机厂宣传广告片的表演后,从厂家得到的礼品。机体是常见的长方形,式样很平庸,一点儿也不起眼,只有耳机的形状就像古义人小时候在森林里玩耍时,从山涧里捕到的田龟。“把它往头上一套,就像没用的田龟贴在了脑袋两边似的。”古义人感慨道。
吾良不以为然地说:“你曾经是个只会抓鳗鱼和香鱼的笨小孩儿。这礼物就算送给那个可怜的孩子吧,虽说送得晚了点儿。就叫它田龟吧,给你的少年时代一个安慰。”
大概是吾良觉得光送这个给老朋友兼内弟的古义人不太够意思,于是发挥了他收集小玩意的天分——这也是他的生活方式之一,对其导演事业颇有裨益——给古义人的录音机配上一只很有魅力的金属小箱子,里面还装了五十盒录音带。古义人从吾良的演播室得到这箱录音带后,在回家的电车上,随便拿出一盘只标有编号的录音带放进田龟里——他真的这么称呼起它来了——就在他找耳机插孔的时候,也许是无意中手指触碰了键钮,也许是一放进带子就自行启动的缘故,响起了女人淫荡的狂叫声:“啊!啊!要穿透了!我不行了!啊——!”这声音震惊了满车厢里拥挤的乘客。据吾良说,这五十卷窃听带是摄制组的同事强行兜售给他的,他正发愁没法处理呢。
古义人对此类玩意儿向来没多大兴趣,谁知这次非常投入地听了一百来天。吾良偶然从千樫嘴里听说古义人被抑郁症困扰后,说了句“那就得用和病因相对应的低级的‘人情味’来对抗了”便在送给古义人录音机时,顺便附加了这些“人情味”十足的录音带。这些是后来古义人听千樫说的。当然,千樫并不知道这些录音带的内容
古义人的抑郁症是由于某大报刊的知名记者十多年来不懈的人身攻击——自然是以社会正义的名义——而得上的。看书写文章时还没什么,一到了夜里就睡不着觉;有事外出走在街上的时候,就会满脑子浮现出才华横溢的记者那独特的谩骂文体。那位细心而又体谅人的大牌记者,还把肮脏的废稿纸或传真校样剪成小纸片儿,在纸片背面写上“问候”附在他的著述和杂志上给古义人寄来。“每当你快要想起那些只言片语时,不管你是在床上还是街上,就听一听这些‘人情味’的宣泄,以这种本能的声音来抗衡,你的恶劣心情会立刻烟消云散的。”吾良对古义人这么说过。
十五年过去了。一天,古义人在准备去国外旅行要带的资料时,发现了那只小箱子,它和那个记者寄来的许多书刊、纸条一起堆放在书房角落里的。万一飞机发生了意外,千樫收拾书房时听了录音带可怎么得了?于是,古义人让千樫把录音带当垃圾处理掉,还让千樫问问吾良是否想留下那只小箱子。
后来,这容器回到吾良那里去了。又过了两三年,在古义人去波士顿期间,吾良又用那个容器装了三十盒带子给古义人寄了回来。据吾良说,以后录了新的就马上寄来,把能装五十盒录音带的箱子填满。“用不着急着听”听吾良这么一说,对录音带内容一无所知的千樫回答说:“他也快到更年期了,到时候我再让他听吧。”
然而古义人出于某种预感,马上拿出一盘来听,不出所料,耳机里传来的正是吾良自己的声音。“小时候在四国的松三”——吾良总把松山说成松三——似乎想要讲述两人成为朋友以来的故事,当然不是完全按先后顺序讲的。听他的口气像是自言自语,更像是和古义人电话长谈。从此以后,古义人在书房入睡之前,总要戴上耳机,躺在床上听着这些录音,任自己浮想联翩。
过了不久,新的录音带如约寄到。渐渐地古义人开始放一段吾良的录音,便按下暂停键,谈谈自己的想法,仿佛和吾良对话似的。把田龟当成电话来用,成了古义人的一种习惯。
吾良从大厦楼顶跳下去的那天晚上,古义人正在听当天新寄来的录音带。古义人适当地截断吾良的讲述,插入自己的感想,或者说是自然应答更为贴切。这天晚上印象最深的是,当自己想要编辑吾良和自己对话的第三盘带子时,忽然带子出现了一段长时间的沉默,稍后,吾良说道: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他的声音和刚才迥然不同,显然是酒精的作用。
接着,只听见一声很像吾良常用的自制合成的录音效果般的响声。后来回想起来,那似乎是沉重的肉体从高处坠落下去,砸在马路上时发出的声响。
然后又响起了吾良的声音:
“不过我和你的通信不会中断,因为我特意准备了田龟程序。你那边的时间已经很晚了,你休息吧。”
古义人怀疑这段诀别的话是吾良事先制作好的最后录音,而“咚”的响声以及后面不带醉意的讲述,说不定是去了那边后的吾良,把田龟作为电话使用的最初的通话呢。果真如此的话,只要继续反复听下去,按照同样的程序,或许会从那头传来吾良的声音呢。于是,每天晚上都要田龟陪伴入睡的古义人,只把最后收到的录音带,从不倒带地收在了箱子里。
田龟规则3
古义人虽然和千樫一起前往汤河原的警察局接遗体回来,却没有看吾良的遗容。
封闭的小范围守灵过后,古义人对正在准备播放吾良拍摄的电影录像的梅子说:“阿光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我先回东京了。千樫参加明天早上的葬礼。”
“吾良不像在警察局时那么可怕了,经过整容,已经恢复了他原有的英俊。还是看一眼再
走吧。”梅子望着灵柩说。
千樫缓慢而果断地对古义人说:“还是别看了。”
千樫充满悲哀的坦率目光迎着梅子疑问的眼神,梅子理解地回到停放灵柩的房间去了。
古义人从千樫看着梅子的表情中感受到了自己与她的距离。这是赤裸裸的,完全排除了缠绕在人际关系上的缓冲性的东西。“这是事实,有什么办法呀。”千樫仿佛是在对沉浸在巨大悲痛中的自己说道。
梅子可以用充满爱情的目光凝视着摔得变了形的吾良,可以目睹给死者的面容复原,作为死者的妹妹也可以这样做。可是古义人能受得了这一切吗?
听见梅子的这番话时,古义人怀着被千樫看穿内心的愧疚,本想马上站起身来。他认为自己之所以总也长不大,是由于孤独和寂寞。而且,他还意识到了一点,即自己想要确认一下,从吾良的脸颊到耳朵上留下的对着田龟讲话的痕迹,经过撞击是否还存在
有证据证明这并不是古义人的想像。负责搬运遗体的制片厂总经理樽户给古义人看了留在事务所桌子上的,用电脑打印出的三份“遗书”以及在透明的高级画纸上用软铅笔勾画的素描。
这是一张国籍不明的童话插图样的图画。在点缀着几朵橄榄形面包般云彩的天空中,漂浮着一个中年人。由于这中年人的姿态很像阿光趴在起居室里作曲时的模样,古义人确信这是吾良的自画像。空中漂浮着的男子,左手拿着和田龟一模一样的手机,正对着它讲话
在童话风格的画面诱导下,古义人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十五年前,吾良出版了一本含有心理分析内容的随笔集。由于他导演工作繁忙,便把通常是由自己完成的封面设计委托给了一位年轻的画家。那本书的封面画就和现在古义人看到的这张画一样,这使他联想到吾良的素描。
随笔集出版后不久,偶尔见面的吾良和古义人之间有了下面这番对话。
“这种画风出自现在美国著名杂志上常见的著名插图画家的手笔。它的确将日本的风景和人物巧妙地描绘了出来。但作为刚刚出道的年轻艺术家来说是否合适呢?”在古义人来说,这只是无心的提问,而吾良的回答却明显地带有攻击性。
“这叫做对海外艺术家的模仿,或者说受到直接影响。其实你自己创作的起步不也如此吗?因为我们是画画儿的,所以比较明显。可你呢,不过是把法语或英语翻译过来的东西改写一下而已。即便如此,照样看得出原来的轨迹呀。你说呢?”
“你说的没错。”古义人支支吾吾地说。“在最初阶段,年轻人的作品的确带有原作的成分。必须在此基础上逐渐剥去表层借用物的模式。这个过程是很艰苦的。”
“你在这一点上的确是成功了。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失去了年轻时的许多读者。你也感到过困惑吧。今后,这种状况会更加严重也说不定。这个年轻画家有才能,不拘泥于狭小的模式,他会找到新的突破口的。”
古义人觉得遭遇到吾良焦躁甚至是充满恶意的反击,可能是因为吾良非常喜欢那个作封面画的年轻人的画风吧。吾良在人生的最后时刻给自己画了像,把这种美国原始主义作为时髦模式的那张透明的画,由此可见
渐渐地古义人意识到,这幅画也许正是吾良留给自己的遗书呢。这是一张浮游在半空中,把田龟当作手机,向着古义人呼唤的吾良的自画像。
“好了,我该到那边去了”
田龟规则4
古义人向jr车站走去,打算赶乘回东京的末班车,却没想到被守候已久的电视台报道组给包围了。古义人一声不吭地穿过人墙,结果鼻梁靠近左眼的地方撞上了摄像机。就算自己一副狼狈相,摄影师那么窃笑也太下作了些。古义人愤愤地想。
他沿着石子路上了橘子山,拦了辆出租车坐进去。那出租司机似乎很熟悉吾良,对他说道:
“听说吾良的眼睛里流出了血泪,真有这事?人家说他的半边脸血糊糊的。”
古义人觉得去医院开张诊断书来对付那个摄影师不免有些多余——这十几个小时,一直围攻古义人一家的这些媒体使他心理不平衡。吾良死后不长的时间里,古义人从电视台、报社以及杂志社的人们那里感受到的特殊印象是,他们对于自杀者的轻蔑是共同的。
这种轻蔑感情来自于他们确信在媒体世界被奉为王者之一的吾良倒下去了,他已经绝无可能东山再起进行反击了。
冲着吾良尸体而来的轻蔑实在太多了,以至被媒体称为与吾良有关的人也成了这些人发泄的对象。就连在书评委员会的会议上亲切关照古义人的女记者,也给古义人家的电话里留言要求采访。她的言词中明显流露出对于威风扫地的假王的轻蔑,是一种伪装得十分天真的轻蔑。因此,古义人对于弄伤自己眼睛的年轻摄影师也不想追究了。许多人都表现出了对吾良的轻蔑,为什么只由一个不走运的摄影师来承担责任呢?
吾良坠楼死后的一个星期,古义人一直在看早间和午间新闻。家里没有其他人愿意看,所以他就把电视机搬到书房的床边,戴上耳机听声音。古义人听不大懂节目主持人或吾良电影中出现的年轻演员们的流行语。他没想到的是,与自己年龄不相上下的导演和编剧,以及文艺或一般社会时事主持人的语言更加难懂。越是集中精力去听,就越听不明白他们在谈些什么。古义人这才发现习惯于阅读书籍,并通过阅读来写东西的自己居住在特殊语言的孤岛上。自认为还继续着小说家这一职业,却与生活在语言大陆上的人们丝毫没有联系。这一发现使古义人恐惧和焦虑。尽管如此,他仍然凝视着电视机画面,将耳机声音放大到自己的承受极限,继续收看着。可是一周过后,他还是放弃了。又把电视机搬回了楼下的客厅,疲倦地躺在了沙发上。
“我一直就不明白你干吗浪费时间看那些东西。”千樫说。
古义人茫然的头脑转念一想,那也不算是浪费时间,因为通过这一个星期的早间和午间新闻,以及隔天或三天一次的晚间文艺特别报道等节目,古义人知道了对于吾良的死,依靠目前电视上的报道是无法说清楚的,也就是说,是无法被社会理解的。
古义人再度沉浸于吾良的死带来的哀痛而凄惨的心绪之中,起因于下面这些想法。吾良在古义人面前出现得越来越少了——“作为导演的成功夺去了他们见面的时间”——这十几年来,吾良一直生活在这句话里。以至于最后他把想跟古义人说的话录在田龟里寄来。可以说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吾良需要能够表现自我的语言。
古义人不再去看关于吾良之死的电视报道后,千樫却因为看了每天早晨的新闻广告节目而痛苦不堪,忍不住跑去买了女性周刊的特辑,进一步确认了这一打击。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吾良与女性的交往。其实,在吾良坠楼之前——据说那事发生在午后,当古义人收到录音带时,吾良已经成了身份不明的非正常死亡的尸体,被收容在警察局了——用电脑打印出的遗书上写着:“为了否定现在登出的这些绯闻,只有一死。”尽管千樫什么也没有说,但古义人既不相信遗书的内容,也不相信那些报道。古义人找不到能够恰当地解释对于自己来说是个特别人物的吾良之死的词语。
古义人尤其不能赞同将吾良的死归结为导演事业停滞的说法。据报道称“在意大利电影节上得过奖的喜剧演员出身的导演,为参加获奖影片宣传活动赴美国时很受欢迎,当吾良氏站在屋顶往下看时想的是,也许正是我的获奖在我背后推了一把。”当古义人看到这样的词句时,不由得喟叹吾良竟有这般品行低下的同行。
后来,无论古义人还是千樫都不再关注电视报道和周刊了。电话一律转换成留言,这样做的惟一目的是为了逃避来电的声音,因为他们从未听过那些留言。
就这样,古义人和千樫不再谈论吾良事件,彼此都明白对方——就连阿光也知道——脑子里想的全是关于吾良的事,却专心于各自的工作,好几个月没跨出家门半步。
同时,古义人养成了对千樫保密的新习惯。从吾良自杀前三个月左右开始的田龟对话,以书房的简易床为舞台,更加切实更加日常性地持续了下来。
那么,凭借着与这个田龟的深夜对话——这是古义人逐渐固执起来的念头——自从发生那件事以后,有了一个需要遵守的新规则。
那就是决不触及吾良已经去了的事实。最初,古义人对着田龟讲话,脑子里总是浮现出那件事。后来,古义人生出了新的构想:吾良去的那一边,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和这一边的世界完全不同,从那一边看来,这一边的死这件事本身不是被虚无化了吗?
古义人在松山的高中刚刚和吾良相识,就向他谈了憋在心中已久,无处倾诉的有关哲学家们对死的种种把握方式。年轻的古义人的想法确实是因为反感哲学书里的措辞而产生的。现在,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基于经验的认识,是无法对于他们自身的死说三道四的。因为经验的主体在这一经验的瞬间便不存在了。在引用了这一论点之后,古义人讲了自己的那套看法。
“人的灵魂也许会和肉体一起活下去吧,在我们那个村子里有这样的传说。人死之后,即作为肉体的人死的时候,灵魂就离开肉体,沿着峡谷升上去。据说是螺旋状地一圈圈旋转着上升,然后在属于自己的树根上落下来。经过一些时候,又逆向地旋转着下降。这是为了进入刚出生的新生儿的肉体中去。”
吾良听了也展示了他本人的独特见解和丰富学识。
“根据但丁的理论,对人来说顺时针旋转着上山是正确的,逆时针旋转是错误的前进路线。你所说的从峡谷升上森林的螺旋状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呢?”
由于古义人是听祖母讲的,只好自己解释道:
“你的意思是说,灵魂从死去的肉体中出来是落到森林里的树根上去,还是进入新生儿的肉体中去,哪一种正确哪一种错误吧?”
古义人接着说:
“假设灵魂以这样的方式脱离死去的肉体的话,对于灵魂自身来说,是无法意识到死的。死的是肉体,肉体死去的瞬间,灵魂就从那里离开了。也就是说,灵魂永远不会死,灵魂与肉体感觉到的时间和空间是完全不同的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就是这么感觉既是无限的,也是瞬间的;既是整个宇宙,也是某一个点,也许就这样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时间和空间里去了吧。可以说,灵魂就是永远都不会意识到死的天真无邪的存在。”
青春年少时的古义人,比起这些想法本身,对谈话时的措辞的滑稽更为着迷,如今这些对话变成了现实,仿佛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肉体的死亡似的,吾良的灵魂通过田龟在继续着谈话。
田龟规则5
那天深夜,古义人用手绢捂着被电视台摄影师弄伤的血糊糊的左眼回到了家。由于电话被切换成了留言,阿光一直在听cd。古义人赶紧给阿光做了些吃的,自己只擦了把脸——为了不至看到镜子里自己的脸,没有开洗手间的灯——就上了二楼的书房,然后取出了前天夜里被千樫呵斥而放回书架的田龟。在回东京的电车上,古义人回想着去参加告别仪式前从田龟中听到的,在松山时,吾良给自己讲解的有关兰波的内容,他意识到这些回忆中还有着传递信息的意义。
“我们在松三时对法国诗的理解是怎样的程度呢?后来你进了法国文学系,主要看的是散文,我也没有专门学习过,无法下结论。”吾良用沉稳的语调说着“但是,你把小林秀雄的译诗抄写下来挂在乡下的家里,看来那个兰波对我们的影响真不小啊。”
“是啊。”按下暂停键后,古义人也怀念地答道。“那时候对于神秘主义的含义只限于空想,也曾想过将来通过研究能加深理解。”
说完他又按了前进键。就这样,那天夜晚,古义人一直和吾良谈论有关兰波的话题。
直到现在古义人才意识到自己的迟钝。因为吾良很明显地在以兰波的诗为媒介谈论分别。吾良谈论的中心是古义人抄录在纸上的小林秀雄翻译的告别“adieu”
古义人回想起来,这是在电话中或见面时曾经讨论过的话题。总之,关于兰波这个主题他们曾经谈过很长时间。当时两人都很长时间没有读过兰波了,一直说个不停的吾良也是努力从遥远的记忆中搜寻着兰波的诗句。
以此为契机,古义人收集了几种兰波的译文——一般都被译做兰博,将其中的宇佐美齐的译作寄给了吾良。还对照原文读了小林的译文,认为以小林的译本为佳。与此相关,吾良给自己寄来的录音带中,也有围绕兰波的很长一段录音。古义人重新听了那些录音,又听了和吾良的田龟对话后,从书架的角落里翻出了学生时代收集的法文书籍中所有旧版的兰波的书。在普累亚德版的兰波作品集旁边,排列着墨丘利德弗朗士版的“poesies”这是上高中时吾良送给古义人的,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得到法语入门书。古义人从吾良手里接过这本书时,被这本薄薄的小书上的红色铅字封皮震撼了。时隔多年,现在重新翻开它,里面写满了十七岁时的自己用铅笔写在书里的蝇头小字。其中的英文字体是在吾良讲课前,古义人去松山的美国文化情报教育局的cie图书馆查阅牛津法英词典时抄写上的。
此外还有两种日语笔记。一种是用片假名写的,记录的是吾良讲解中的要点。之所以用片假名写,是为了模仿跟吾良借阅的,吾良的父亲——电影导演用片假名写的随笔集,自己的想法则用平假名来写,以示区别。
“兰波在给先生的信上也写了我快十七岁了,正处于充满幻想和梦想的年龄。可是,据说这首浪漫的诗是他十五岁时的作品。即是说,onn‘estpasserieusquandonadix-septans是隐瞒了年龄的诗歌。去年我读了这首诗,今年该你读了,可以说它是写给同样年龄的自己的诗。这是天才在鞭策我们这些平庸的人啊。”
古义人意外地发现,原来才华横溢的少年时代的吾良,是把十八岁时的自己——还把古义人也划了进来——看做平庸之辈的。
古义人读了普累亚德版的“adieu”又一次产生了紧迫感。在发生那件事之前,吾良谈论告别的时候,正如他在录音中的引用所表明的那样,当时他是把古义人寄给他的新译本放在身边的。他一定认为古义人也会马上想起整首诗来吧。但是,古义人这边又不能给予满意的回应。现在也是如此。自己给吾良推荐的新译本上又没有像年轻时抄写得快要背下来的那般感悟了。这种差距在近来偶尔小聚时也有所察觉,或许因此吾良不再对古义人抱有什么期待了,而“咚”的一声赴了黄泉吧。
已是秋季——又何必为永恒的太阳叹息,如果我们是发现神圣的光明的使者——那么,就要远离随着季节推移而恍惚赴死的人们。
这是从田龟里听到的吾良引用的译诗的第一节,这首小林的译文使高中一年级的古义人倾倒。吾良也同样为之感动。但是,自己选择了简洁的死的吾良,是把他自己比做发现神圣的光明的使者呢,还是比做随着季节的推移而恍惚赴死的人们呢?
在下面的诗里,爬满蛆虫的尸体的意象会给吾良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吾良为什么会在田龟里如此热切地对古义人谈起这种充满阴森恐怖图景的诗呢?古义人对此产生了疑问。他觉得毋宁说这下一节诗才是想要对古义人——以及对吾良自己——讲的话吧。
别无选择!我必须将自己的想像力和回忆全部埋葬!因为艺术家以及小说家头上的光环已被掠走!
再看下面这一节:
总而言之,请原谅我用谎言作为食粮养育自身。该出发了。然而,没有一只友爱之手伸向我!我该向何处寻求拯救?
“谎言”这一主题是以田龟方式对话来批评古义人的主要因素。吾良对“友爱之手”已经绝望了吗?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吾良出于怎样的考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