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伪装之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冯晚没有过多休息,第二天上午,孙洪涛早早开着军令部的车子,带着她来到位于罗家湾的军令部第四处报到。
第四处办公场所和军令部机关不在一起,单独设在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内,这里实际上是戴笠军统局的办公场所。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戴笠看中了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便强购下来,让罗家湾成为一个庞大的军统办公区和宿舍区,总占地面达二百多亩。
罗家湾19好花园公馆四周戒备森严,经过一道道门岗和严格盘查,孙洪涛这才把冯晚带到公馆大院内的一处宽大的办公室里。
办公室外的房顶上天线密布。
办公室内,几十名电讯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收发报工作,一名三十多岁,身着少将军服的男人,闭目在办公室内的过道上来回渡着步子,他似乎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滴滴哒哒”声中。
“报告魏长官,苏月少校前来报到!”
孙洪涛给少将敬了个礼,双手把军令部的调函呈到他面前。
“哦?苏月?苏长官的妹妹?苏俄回国的电讯专家?”那少将慢悠悠睁开双眼,上下审视着站在孙洪涛身边的冯晚,一连串地问道。
“报告长官,少校苏月奉命前来报到!”冯晚给那少将敬了个军礼。
“嗯,随我到里间办公室来,有任务给你。”那少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走去。
姓魏的少将就是军令部第四处处长魏大铭,他同时还兼任着军统局的电讯处处长。
魏大铭是有名的电讯专家,有军统技术帝的称号,戴笠非常倚重他。
早在戴笠的特务处成立之初,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通讯问题。
当年不像现在,有线电话那么发达,即时通讯全靠无线电台。
问题是特务处刚刚成立时,哪有条件去建立无线通讯网络,再说也没钱。
戴笠的特务处成立时,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已经成立几年了,在各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分支机构,其头头徐恩曾本人又是干通讯出身的,因此有自己的通讯网络。
基于这种情况,老蒋规定,凡特务处的情报往来,一律由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代发代收。
老蒋的这个话说了等于没用。
首先,特务处和调查科大家都是吃同一碗饭的,特务处的情报怎么可能交给调查科去发!
再说了,人家调查科的电台装上也不是为了让你特务处立功的,总得先发了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帮特务处代发。
所谓情报,都是有时间性的,一份情报,晚了一会儿,可能就一钱不值了。
仰人鼻息的滋味不好受,戴笠发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无线通讯网。
要办这个事,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人,戴笠手下,多是军校学生,懂无线电的人太少了。
况且,调查科当年有钱壮飞的前车之鉴,戴笠也不敢随便招聘人,为此他十分苦恼。
关键时刻,还是戴笠的铁哥们胡宗南帮了他一把,把当时“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中的一个介绍给了他。
这个人,就是魏大铭。
魏大铭是上海人,早年在外轮上工作,后来被电讯专家李范一看中,调他到电台当了一名报务员。
魏大铭成为李范... -->>
冯晚没有过多休息,第二天上午,孙洪涛早早开着军令部的车子,带着她来到位于罗家湾的军令部第四处报到。
第四处办公场所和军令部机关不在一起,单独设在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内,这里实际上是戴笠军统局的办公场所。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戴笠看中了罗家湾19号花园公馆,便强购下来,让罗家湾成为一个庞大的军统办公区和宿舍区,总占地面达二百多亩。
罗家湾19好花园公馆四周戒备森严,经过一道道门岗和严格盘查,孙洪涛这才把冯晚带到公馆大院内的一处宽大的办公室里。
办公室外的房顶上天线密布。
办公室内,几十名电讯员正在忙碌地进行着收发报工作,一名三十多岁,身着少将军服的男人,闭目在办公室内的过道上来回渡着步子,他似乎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滴滴哒哒”声中。
“报告魏长官,苏月少校前来报到!”
孙洪涛给少将敬了个礼,双手把军令部的调函呈到他面前。
“哦?苏月?苏长官的妹妹?苏俄回国的电讯专家?”那少将慢悠悠睁开双眼,上下审视着站在孙洪涛身边的冯晚,一连串地问道。
“报告长官,少校苏月奉命前来报到!”冯晚给那少将敬了个军礼。
“嗯,随我到里间办公室来,有任务给你。”那少将满意地点了点头,朝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走去。
姓魏的少将就是军令部第四处处长魏大铭,他同时还兼任着军统局的电讯处处长。
魏大铭是有名的电讯专家,有军统技术帝的称号,戴笠非常倚重他。
早在戴笠的特务处成立之初,最让他头疼的就是通讯问题。
当年不像现在,有线电话那么发达,即时通讯全靠无线电台。
问题是特务处刚刚成立时,哪有条件去建立无线通讯网络,再说也没钱。
戴笠的特务处成立时,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已经成立几年了,在各地已经建立了一些分支机构,其头头徐恩曾本人又是干通讯出身的,因此有自己的通讯网络。
基于这种情况,老蒋规定,凡特务处的情报往来,一律由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代发代收。
老蒋的这个话说了等于没用。
首先,特务处和调查科大家都是吃同一碗饭的,特务处的情报怎么可能交给调查科去发!
再说了,人家调查科的电台装上也不是为了让你特务处立功的,总得先发了自己的东西,才可以帮特务处代发。
所谓情报,都是有时间性的,一份情报,晚了一会儿,可能就一钱不值了。
仰人鼻息的滋味不好受,戴笠发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无线通讯网。
要办这个事,钱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人,戴笠手下,多是军校学生,懂无线电的人太少了。
况且,调查科当年有钱壮飞的前车之鉴,戴笠也不敢随便招聘人,为此他十分苦恼。
关键时刻,还是戴笠的铁哥们胡宗南帮了他一把,把当时“中国两个半无线电专家”中的一个介绍给了他。
这个人,就是魏大铭。
魏大铭是上海人,早年在外轮上工作,后来被电讯专家李范一看中,调他到电台当了一名报务员。
魏大铭成为李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