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白纸船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是一个极其平淡普通的秋日午后,坐在阳台上,绚丽的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身上,升腾起一阵阵融融的暖意。这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树、柳树、小叶的槐树还有宽叶的梧桐。它们当中,对季节最为敏感的数着杨树。每当春风将天气渐渐吹暖,柳树僵硬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枝条开始柔软摆动的时候,杨树就会纷纷落下一条条“毛毛虫”我们小时候称这些毛毛虫为“杨狗狗”“杨狗狗”名称的来历早已无从知晓,作为繁忙中的都市人中的一员似乎丢失了的还有欣赏与我们共生的大自然的情趣。清香的“榆钱”总见不到了,槐花的香气也快要忘记了,更不要说夹着“榆钱”和槐花香气的玉米窝窝头了,只能把它储存在记忆里,任其褪色为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欢喜场面的旧照片。
“杨狗狗”的掉落,是早知的杨树对春天到来的喜贺,人们依然裹着厚厚冬装的那一刻,它就早早开始欢乐了。秋天到的时候,杨树亦是敏感的反应着,立秋过后的每一天里,你都可以观察到它的变化,先是树叶慢慢变黄,然后是缓缓从枝头落下,飘零到脚下的土地,落下一地难语的沧桑。到今天,也仅仅中秋刚过,院中杨树的叶子已经落去大半,残留在枝头的叶子也大都枯黄,而院中与它们相伴的柳树和槐树还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对渐近的寒冷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炫耀,杨树却先沉默了。
每一株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让我这个饶有兴趣的旁观者也不禁瞠目于眼前每一种的生命本质上的相似。
我搬到现在住的楼房住已经有三年半了。刚来时,妮妮进幼儿园小班,现在,妮妮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和我们一起搬来的,还有阳台一角的几盆植物:两株万年青,三盆芦荟,一株盆仙人竹,一盆蟹掌莲。
其中一株万年青,刚移来时,主干只有一根手指般粗细,如今却长得手臂那么粗壮了,俨然一株“盆中”的大树。一掬极为有限的土壤,竟然能够神奇地滋养出那么茂盛的植物,如论如何,也要惊叹自然之力了。对于眷养在温室阳台上的几盆花草,这些毫无声息的植物,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也拥有心灵;是不是懂得生息繁衍,四季轮转;是不是也在阳光下思索生命的奥秘。所有这些问题都无从可知,只是那株万年青节奏感很强的新陈代谢是每一天都可以看到:新叶长出来时,嫩绿嫩绿,一种那人心疼的绿;然后,叶子颜色慢慢变深,一种厚重的浓绿;后来,叶子开始褪去绿色,开始发黄,一种遏制不住的衰老的黄色;最后,水份也蒸发了,叶子萎缩到一种完全干枯的状态,才无奈地从枝蔓上掉落下来。若是几天不收拾,卷曲的枯叶会铺落在花盆周围的台面上,花盆中的土壤上也有。嫩绿嫩绿的新叶就在枝头摇摆,枯叶无力地蜷曲成终结的符号,鲜明对比着,却一点儿也不让人感到悲哀,和谐自然,吹奏出平淡而真实的生命之歌。
阳台上的植物,过冬时是依靠阳光和房间中传递出来的温暖而生长的,平日里的每天清晨,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门打开,让屋中的热气散出来。两年前最最寒冷的深冬里,妮妮病了,几日没有回家,阳台门也没有按时打开过。待我们回来后,离窗户最近的那株万年青已经被冻得僵硬了,枝蔓和每一片暗绿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坚硬的造型,几天后,温暖的空气让它们慢慢融化了,阳台的空气却荡漾出一种垂死的腐烂气息。我把渐渐腐烂的枝条全部剪掉了,最后只留下大概十公分高的主干,以为这株植物不会被救活了。令人万分惊喜的是,如今,这株万年青依靠自己坚韧的生命力,又一次郁葱青翠了,它新近长出的每一条枝叶我都不舍得剪去。虽然它没有它的同伴那样挺拔的肢体,但是起死回生后的生命更值得珍惜。
我是很喜欢花的,阳台上几盆植物中,只有这盆蟹掌莲开花。经过第一年刚刚移植的沉默后,第二年的冬天,它开始开花了。我的蟹掌莲是冬天开花,总是在十二月初开始长出花苞,花苞长得很慢,在元旦来临时才有了一点拢着的花朵的模样,它会在春节前后完全展开花瓣,等到花朵彻底枯萎凋落又是近一个月后的事情了。娇小的蟹掌莲第一次长出三个花苞,只有一个花苞开花,到第二次长出七个花苞,三个花苞开花。我喜欢这株蟹掌莲,因为它花期的漫长而透露着等待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这又何尝不像人呢?
植物生来的目地似乎就是在阳光里生长。妮妮从花园中找到一粒种子,拿回家埋在蟹掌莲的花盆里,不几日,竟也发芽。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它在蟹掌莲的枝叶下拚命地生长,不久之后,就出落得婷婷玉立了,只是盆中较为羸弱的土壤似乎无法供给适合在花园中生长的植物的需求,这株植物总是看着瘦弱无比,但是它还是不顾一切的生长,在枝头焦急的开花,花朵等待着授粉而后凋落。这是一株一年生的植物,冬天来临时,它会把种子埋在土壤里,然后死亡。
我喜爱植物,不只是因为它们的生长总是能够给我注入一种热爱生命的力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永远对土壤的不离不弃。只要有一点点营养的土壤,就很可能滋养出植物的生命。人们赞美仪态大方、清新高压的莲花时,总是会说她“出于污泥而不染”殊不知,无论莲花怎样超凡脱俗她都不会离开她脚下的淤泥,污浊不堪的淤泥就是她的生命之源,供给着她的营养。
在人的社会里,也生长出枝蔓高挑、玉树临风的群体,却在现代而华丽的外衣下忘记了自己根植的土壤,恣意嘲笑着“穷人”的迂腐和愚昧。而往往距离土壤最近的人就是“穷人”是那些远远没有摆脱贫困、无法公平享有教育权利的人。因为社会而并非个人因素制造了他们的“无知”也就是因为“无知”他们背负起沉重的社会道德的“十字架”无奈接收着“文明人”的指责。无论怎样指责他们都是无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我们所共有的土壤,让土壤厚重、坚实而富有营养,这样才会滋养健康的“大树”才能生生不息,让人类文化的种子代代繁衍下去。而依赖于这片土壤的每一个人,应该手挽手,相互激励,唱响蕴含生命真谛的歌曲。
这是一个极其平淡普通的秋日午后,坐在阳台上,绚丽的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身上,升腾起一阵阵融融的暖意。这座典型的北方城市中,最常见的树木是杨树、柳树、小叶的槐树还有宽叶的梧桐。它们当中,对季节最为敏感的数着杨树。每当春风将天气渐渐吹暖,柳树僵硬了整整一个冬天的枝条开始柔软摆动的时候,杨树就会纷纷落下一条条“毛毛虫”我们小时候称这些毛毛虫为“杨狗狗”“杨狗狗”名称的来历早已无从知晓,作为繁忙中的都市人中的一员似乎丢失了的还有欣赏与我们共生的大自然的情趣。清香的“榆钱”总见不到了,槐花的香气也快要忘记了,更不要说夹着“榆钱”和槐花香气的玉米窝窝头了,只能把它储存在记忆里,任其褪色为热气腾腾新鲜出炉的欢喜场面的旧照片。
“杨狗狗”的掉落,是早知的杨树对春天到来的喜贺,人们依然裹着厚厚冬装的那一刻,它就早早开始欢乐了。秋天到的时候,杨树亦是敏感的反应着,立秋过后的每一天里,你都可以观察到它的变化,先是树叶慢慢变黄,然后是缓缓从枝头落下,飘零到脚下的土地,落下一地难语的沧桑。到今天,也仅仅中秋刚过,院中杨树的叶子已经落去大半,残留在枝头的叶子也大都枯黄,而院中与它们相伴的柳树和槐树还依然郁郁葱葱,似乎对渐近的寒冷表现出无所畏惧的炫耀,杨树却先沉默了。
每一株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和风格,让我这个饶有兴趣的旁观者也不禁瞠目于眼前每一种的生命本质上的相似。
我搬到现在住的楼房住已经有三年半了。刚来时,妮妮进幼儿园小班,现在,妮妮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和我们一起搬来的,还有阳台一角的几盆植物:两株万年青,三盆芦荟,一株盆仙人竹,一盆蟹掌莲。
其中一株万年青,刚移来时,主干只有一根手指般粗细,如今却长得手臂那么粗壮了,俨然一株“盆中”的大树。一掬极为有限的土壤,竟然能够神奇地滋养出那么茂盛的植物,如论如何,也要惊叹自然之力了。对于眷养在温室阳台上的几盆花草,这些毫无声息的植物,不知道它们是不是也拥有心灵;是不是懂得生息繁衍,四季轮转;是不是也在阳光下思索生命的奥秘。所有这些问题都无从可知,只是那株万年青节奏感很强的新陈代谢是每一天都可以看到:新叶长出来时,嫩绿嫩绿,一种那人心疼的绿;然后,叶子颜色慢慢变深,一种厚重的浓绿;后来,叶子开始褪去绿色,开始发黄,一种遏制不住的衰老的黄色;最后,水份也蒸发了,叶子萎缩到一种完全干枯的状态,才无奈地从枝蔓上掉落下来。若是几天不收拾,卷曲的枯叶会铺落在花盆周围的台面上,花盆中的土壤上也有。嫩绿嫩绿的新叶就在枝头摇摆,枯叶无力地蜷曲成终结的符号,鲜明对比着,却一点儿也不让人感到悲哀,和谐自然,吹奏出平淡而真实的生命之歌。
阳台上的植物,过冬时是依靠阳光和房间中传递出来的温暖而生长的,平日里的每天清晨,我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阳台门打开,让屋中的热气散出来。两年前最最寒冷的深冬里,妮妮病了,几日没有回家,阳台门也没有按时打开过。待我们回来后,离窗户最近的那株万年青已经被冻得僵硬了,枝蔓和每一片暗绿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坚硬的造型,几天后,温暖的空气让它们慢慢融化了,阳台的空气却荡漾出一种垂死的腐烂气息。我把渐渐腐烂的枝条全部剪掉了,最后只留下大概十公分高的主干,以为这株植物不会被救活了。令人万分惊喜的是,如今,这株万年青依靠自己坚韧的生命力,又一次郁葱青翠了,它新近长出的每一条枝叶我都不舍得剪去。虽然它没有它的同伴那样挺拔的肢体,但是起死回生后的生命更值得珍惜。
我是很喜欢花的,阳台上几盆植物中,只有这盆蟹掌莲开花。经过第一年刚刚移植的沉默后,第二年的冬天,它开始开花了。我的蟹掌莲是冬天开花,总是在十二月初开始长出花苞,花苞长得很慢,在元旦来临时才有了一点拢着的花朵的模样,它会在春节前后完全展开花瓣,等到花朵彻底枯萎凋落又是近一个月后的事情了。娇小的蟹掌莲第一次长出三个花苞,只有一个花苞开花,到第二次长出七个花苞,三个花苞开花。我喜欢这株蟹掌莲,因为它花期的漫长而透露着等待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这又何尝不像人呢?
植物生来的目地似乎就是在阳光里生长。妮妮从花园中找到一粒种子,拿回家埋在蟹掌莲的花盆里,不几日,竟也发芽。为了争夺更多的阳光,它在蟹掌莲的枝叶下拚命地生长,不久之后,就出落得婷婷玉立了,只是盆中较为羸弱的土壤似乎无法供给适合在花园中生长的植物的需求,这株植物总是看着瘦弱无比,但是它还是不顾一切的生长,在枝头焦急的开花,花朵等待着授粉而后凋落。这是一株一年生的植物,冬天来临时,它会把种子埋在土壤里,然后死亡。
我喜爱植物,不只是因为它们的生长总是能够给我注入一种热爱生命的力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们永远对土壤的不离不弃。只要有一点点营养的土壤,就很可能滋养出植物的生命。人们赞美仪态大方、清新高压的莲花时,总是会说她“出于污泥而不染”殊不知,无论莲花怎样超凡脱俗她都不会离开她脚下的淤泥,污浊不堪的淤泥就是她的生命之源,供给着她的营养。
在人的社会里,也生长出枝蔓高挑、玉树临风的群体,却在现代而华丽的外衣下忘记了自己根植的土壤,恣意嘲笑着“穷人”的迂腐和愚昧。而往往距离土壤最近的人就是“穷人”是那些远远没有摆脱贫困、无法公平享有教育权利的人。因为社会而并非个人因素制造了他们的“无知”也就是因为“无知”他们背负起沉重的社会道德的“十字架”无奈接收着“文明人”的指责。无论怎样指责他们都是无用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改善我们所共有的土壤,让土壤厚重、坚实而富有营养,这样才会滋养健康的“大树”才能生生不息,让人类文化的种子代代繁衍下去。而依赖于这片土壤的每一个人,应该手挽手,相互激励,唱响蕴含生命真谛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