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柴大官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坐在窗下看书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有不算太高但很清晰的吆喝声:“卖豆腐欧那老婆嘞地锅豆腐又来啦”这吆喝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直到渐渐远去难以辨识。
我很喜欢听这吆喝声,软绵绵的,带着些许懒散的感觉,就象是现在进入春天的垂柳,在河边撩拨着水面探头的游鱼。地锅豆腐,想来它的味道一定不错吧,相对于现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食品,它应该是更令人唇齿留香的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咽下了口水。说起来,第一次远远听到了这个卖地锅豆腐的吆喝声,我还单意骑车追赶,过了两条巷子,才看到这声音的主人。
卖豆腐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婆婆,穿着旧而朴素的唐装,胖胖的身材,胖胖的笑脸。她骑着一辆小型的三轮车,车斗上平放着一米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湿白布搭着鼓鼓的豆腐块,那吆喝声便是从挂在前面车把手上的电喇叭传出来的,无怪乎一遍一遍重复也不觉得累。我离那老婆婆很近的时候,迎面过来一位中年妇女,打个手势,老婆婆便停下来,关住了喇叭。“地锅豆腐,”中年妇女揭开白布,伸出手指按按豆腐“好吃吗?”“好吃,”老婆婆说“从磨豆子到做成豆腐,都是手工做的,保你一吃就相中。”“给我置一块钱的尝尝。”“嗯。”老婆婆接过了一块硬币,拿起杆秤,开始为那妇女称豆腐。我下意识地摸摸兜,忘记带钱了,就脚下加了把劲儿,从他们身边骑过。
她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行进在街道上,我忽然想到了另一个人,另外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现在的他也许有近六十岁了吧。
这个人高大壮实,大圆脸上有着稀疏的麻子,每天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很有精神的。他的担子上有一串黄澄澄的薄铜板,随着他的脚步有节奏地响着,当然还离不了他的招牌吆喝。在我的记忆中,那吆喝的声音高亢婉转,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民歌:“锔——缸来——锔——盆嘞修理烂茶缸子烂瓷盆钢精锅破铁盆修理烂锅!”是的,长长的一气呵成,这就是他吆喝的全部!可恨我拙劣的文字只能记述他吆喝的内容而不能表达他吆喝的美妙,朋友啊,你凑合着看吧,没准哪一天我和你见面的时候,我可以原汁原味地学给你听。小时候,我曾不止一次看他在街边为别人锔锅补碗,那真是一种享受呢。那次他从我家门前走过,我的母亲喊住了他,要他修补一个被我摔成两半的细瓷大汤碗。这汉子应了一声,放下担子,取下担子上的马扎坐下,又从怀里取出一副老花镜戴上,仔细端详刚接到手中的瓷碗。算定并用笔标注了修复的距离后,他用一块旧布遮在自己腿上,将一半瓷碗放在上面,然后从担子上的工具箱中取出一个类似弓箭的钻子,开始进行打孔。打孔的过程现在想起来也感觉到好玩,他用左手掌底固定瓷碗,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着钻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压着作为箭弦的那根绳,一下一上,旋转着箭杆似的钻头,落点处便溅起细微的瓷粉。稍顷,便在瓷碗上钻出了一个小坑,他的手感把握得很好,根本不会钻透。这个坑点完成后,他就移动钻子,开始打第二个坑;待到这半块瓷碗的小坑洞打完后,他又如法炮制,完成了另半块瓷碗的工作。打坑的活结束后,他把钻子放回工具箱里,拉开一个小抽屉,从中间取出一些铁制的锔子,一个个安放在事先打好的坑内,这道工序便完结了。下一步,他从一个粗瓷小碗里用右手食指挖了些事先调好的腻子,很仔细地一一抹在锔子和瓷碗的里外裂缝上,边抹边用手指压实,最后用一块旧布沿裂缝处将瓷碗里面的腻子仔细擦干净。“好嘞,”他把大瓷碗递给我母亲“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一天一夜,不耽误明天晚上做饭用。”母亲道了声谢,按照他要的价钱给了他两毛钱。这麻脸汉子笑眯眯地收拾好他的工具,挑着担子晃悠悠地走了,没几步,他高亢悠扬的吆喝声又飘了起来。
留在记忆中有味儿的吆喝声真是少之又少,印象特鲜明的就他一个,也因为界首的摊贩们不善于吆喝吧。现在走在大街上,商店里大音箱放出的都是些兔子舞之类的舞曲;热热闹闹的农贸市场,只飘荡着乱糟糟的说话声。只有在远离大街的小巷中,偶尔可以听到一、二声游商的叫卖,但象这个卖豆腐的那带着韵味的吆喝真是没有了,经常听到的,只是三、四个字的干嚎:“老鼠药!”“肥烂驴肉!”“焦嘞麻花!”没办法,时代在前进,有些生意不知不觉就淘汰了。你想想,现在你还能看到那些吆喝着“戕剪子来磨菜刀”的人吗?街边都是先进的冰柜了,挎着木箱沿街叫卖的冰棍小贩也是早就看不到了。三年前,我曾在路过一个较偏远的巷子时见到过这个锔锅的,他的吆喝声依然是那么的迷人,他圆圆的脸却变得苍老憔悴,担子不挑了,推着一辆前后没车闸的旧自行车,那个我熟悉的工具箱捆扎在后座上。“麻子哥,”路边的一个中年人喊他“生意咋样啊?”
“不咋地,”麻子哥停住车子,叹了口气“这活没法干了,不够吃饭的。”
是啊,79年的时候,两毛钱可以饱饱的吃一顿了,在今天两毛钱掉到地上也没人拾了。碗烂了就扔到垃圾桶里了,买一个新的碗也花不了多少钱,大家都抱着这个想法,麻子哥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差了。这些日子听不到他的吆喝了,兴许是改行了呗
作者简注:
1、嘞。在界首土话里,它的意思相当于“的”“喽”“了”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很常用。如“这是我嘞东西。”“好嘞。”
2、老婆。通常的意思指妻子,现在也在用:“她是我老婆。”但在界首土话中通常是指年纪大的人,也用来说自己的父母,这种说法比较亲切,朋友之间有时会很温和地说:“我家老婆(或我家老头)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出去。”这一般就是指父母。通常,我们在提到妻子的时候,往往会如是说:“我家属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出去。”为了避免误会,上文中吆喝之外,我用的是老婆婆这个词(笑)
3、置。购买的意思,如购房置业。界首土语中这个字很普遍“你去置两斤肉,中午包饺子。”“给我置两棵白菜。”等等。
坐在窗下看书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有不算太高但很清晰的吆喝声:“卖豆腐欧那老婆嘞地锅豆腐又来啦”这吆喝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直到渐渐远去难以辨识。
我很喜欢听这吆喝声,软绵绵的,带着些许懒散的感觉,就象是现在进入春天的垂柳,在河边撩拨着水面探头的游鱼。地锅豆腐,想来它的味道一定不错吧,相对于现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食品,它应该是更令人唇齿留香的呀。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咽下了口水。说起来,第一次远远听到了这个卖地锅豆腐的吆喝声,我还单意骑车追赶,过了两条巷子,才看到这声音的主人。
卖豆腐的是个五、六十岁的老婆婆,穿着旧而朴素的唐装,胖胖的身材,胖胖的笑脸。她骑着一辆小型的三轮车,车斗上平放着一米见方的木板,上面用湿白布搭着鼓鼓的豆腐块,那吆喝声便是从挂在前面车把手上的电喇叭传出来的,无怪乎一遍一遍重复也不觉得累。我离那老婆婆很近的时候,迎面过来一位中年妇女,打个手势,老婆婆便停下来,关住了喇叭。“地锅豆腐,”中年妇女揭开白布,伸出手指按按豆腐“好吃吗?”“好吃,”老婆婆说“从磨豆子到做成豆腐,都是手工做的,保你一吃就相中。”“给我置一块钱的尝尝。”“嗯。”老婆婆接过了一块硬币,拿起杆秤,开始为那妇女称豆腐。我下意识地摸摸兜,忘记带钱了,就脚下加了把劲儿,从他们身边骑过。
她们并没有注意到我的存在。行进在街道上,我忽然想到了另一个人,另外一个我不认识的人,现在的他也许有近六十岁了吧。
这个人高大壮实,大圆脸上有着稀疏的麻子,每天挑着一副担子走街串巷,很有精神的。他的担子上有一串黄澄澄的薄铜板,随着他的脚步有节奏地响着,当然还离不了他的招牌吆喝。在我的记忆中,那吆喝的声音高亢婉转,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民歌:“锔——缸来——锔——盆嘞修理烂茶缸子烂瓷盆钢精锅破铁盆修理烂锅!”是的,长长的一气呵成,这就是他吆喝的全部!可恨我拙劣的文字只能记述他吆喝的内容而不能表达他吆喝的美妙,朋友啊,你凑合着看吧,没准哪一天我和你见面的时候,我可以原汁原味地学给你听。小时候,我曾不止一次看他在街边为别人锔锅补碗,那真是一种享受呢。那次他从我家门前走过,我的母亲喊住了他,要他修补一个被我摔成两半的细瓷大汤碗。这汉子应了一声,放下担子,取下担子上的马扎坐下,又从怀里取出一副老花镜戴上,仔细端详刚接到手中的瓷碗。算定并用笔标注了修复的距离后,他用一块旧布遮在自己腿上,将一半瓷碗放在上面,然后从担子上的工具箱中取出一个类似弓箭的钻子,开始进行打孔。打孔的过程现在想起来也感觉到好玩,他用左手掌底固定瓷碗,食指和大拇指轻轻捏着钻杆,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压着作为箭弦的那根绳,一下一上,旋转着箭杆似的钻头,落点处便溅起细微的瓷粉。稍顷,便在瓷碗上钻出了一个小坑,他的手感把握得很好,根本不会钻透。这个坑点完成后,他就移动钻子,开始打第二个坑;待到这半块瓷碗的小坑洞打完后,他又如法炮制,完成了另半块瓷碗的工作。打坑的活结束后,他把钻子放回工具箱里,拉开一个小抽屉,从中间取出一些铁制的锔子,一个个安放在事先打好的坑内,这道工序便完结了。下一步,他从一个粗瓷小碗里用右手食指挖了些事先调好的腻子,很仔细地一一抹在锔子和瓷碗的里外裂缝上,边抹边用手指压实,最后用一块旧布沿裂缝处将瓷碗里面的腻子仔细擦干净。“好嘞,”他把大瓷碗递给我母亲“放在通风的地方晾一天一夜,不耽误明天晚上做饭用。”母亲道了声谢,按照他要的价钱给了他两毛钱。这麻脸汉子笑眯眯地收拾好他的工具,挑着担子晃悠悠地走了,没几步,他高亢悠扬的吆喝声又飘了起来。
留在记忆中有味儿的吆喝声真是少之又少,印象特鲜明的就他一个,也因为界首的摊贩们不善于吆喝吧。现在走在大街上,商店里大音箱放出的都是些兔子舞之类的舞曲;热热闹闹的农贸市场,只飘荡着乱糟糟的说话声。只有在远离大街的小巷中,偶尔可以听到一、二声游商的叫卖,但象这个卖豆腐的那带着韵味的吆喝真是没有了,经常听到的,只是三、四个字的干嚎:“老鼠药!”“肥烂驴肉!”“焦嘞麻花!”没办法,时代在前进,有些生意不知不觉就淘汰了。你想想,现在你还能看到那些吆喝着“戕剪子来磨菜刀”的人吗?街边都是先进的冰柜了,挎着木箱沿街叫卖的冰棍小贩也是早就看不到了。三年前,我曾在路过一个较偏远的巷子时见到过这个锔锅的,他的吆喝声依然是那么的迷人,他圆圆的脸却变得苍老憔悴,担子不挑了,推着一辆前后没车闸的旧自行车,那个我熟悉的工具箱捆扎在后座上。“麻子哥,”路边的一个中年人喊他“生意咋样啊?”
“不咋地,”麻子哥停住车子,叹了口气“这活没法干了,不够吃饭的。”
是啊,79年的时候,两毛钱可以饱饱的吃一顿了,在今天两毛钱掉到地上也没人拾了。碗烂了就扔到垃圾桶里了,买一个新的碗也花不了多少钱,大家都抱着这个想法,麻子哥的生意自然是越来越差了。这些日子听不到他的吆喝了,兴许是改行了呗
作者简注:
1、嘞。在界首土话里,它的意思相当于“的”“喽”“了”没什么实际意义,但很常用。如“这是我嘞东西。”“好嘞。”
2、老婆。通常的意思指妻子,现在也在用:“她是我老婆。”但在界首土话中通常是指年纪大的人,也用来说自己的父母,这种说法比较亲切,朋友之间有时会很温和地说:“我家老婆(或我家老头)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出去。”这一般就是指父母。通常,我们在提到妻子的时候,往往会如是说:“我家属喜欢看电视,不喜欢出去。”为了避免误会,上文中吆喝之外,我用的是老婆婆这个词(笑)
3、置。购买的意思,如购房置业。界首土语中这个字很普遍“你去置两斤肉,中午包饺子。”“给我置两棵白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