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舂风棠棣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去年暑期,受办公室委派,笔者参加了廊坊市政府为期4天的业务培训。为保证此次活动的实效,会务组特别做出了白天集体活动,晚上培训交流的安排。因此有机会置身北戴河、山海关、兴城、笔架山等地。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到之处,耳闻目睹,感触良多,随笔记之。
北戴河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北戴河。8月9日上午8点钟,参加培训班的同志们乘座一辆考斯特中巴,准时出发。会务组组长是虹宇旅行社的樊小姐,虽然岁数不大,却老道、流利,又不乏幽默。她称开车的刘师傅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在家呆着,小老婆天天跟着他,刘师傅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给小老婆打水打饭,甚至洗浴桑拿,其实言外之意是大家乘坐的考斯特客车,可当她问大家猜猜这个小老婆是谁时,几个嘎一点的却和她开玩笑:“是不是你呀?”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走香河,穿蓟县,跨宝坻,过玉田,大约4个小时,到了秦皇岛。秦皇岛是一座自然、历史、人文完美结合的城市,几乎一半的地方被中央部委或国内企业的培训中心占去,这一点是国内大多数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几千年来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演绎的成千上万个令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又给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在车中浏览这座城市,金沙、碧海、绿树、红房每一点、每一处都体现出了人性化魅力,大多数的楼房都有一个红的、蓝的或其它颜色的漂亮楼顶,楼体呈洁白、乳黄、银灰等浅色调,在阳光的朗照下,显得淡雅、时尚。
港城的路是宽敞、洁净的,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纸屑。绿篱、花圃、树木,相映成趣,显得极富有朝气。柳树是秦皇岛的市树,婀娜的柳条在海风中轻轻摆动,尤如窈窕的少女,楚楚动人。交警是可爱的,在旅游旺季,对外来车辆,一些小的违章他们是不做罚款处理的。相反,对于路线不太熟的,交警还免费驾车带路,直至目的地。可见当地政府在打造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上是下真功夫的。她以宽广的胸襟接纳海内外游人,让大多数人产生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而这与外地人“插翅难飞”的一些地方相比,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中午的时候,大家在北京烤鸭店用餐,包桌150元,每桌10人,酒水自备。饭菜上得很快,不到5分钟全部上齐。味道一般,比起霸州的一些饭店要逊色很多,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先上米饭、馒头等主食,然后才是各类炒菜。我们刚坐下时,也就几桌客人,但功夫不大,这里的客人就爆满了。仔细一想,这种服务方式也许是为了节省时间吧。
我们入驻的地方是“浪淘沙”宾馆——一座6层的银灰色建筑,距海边只有10分钟的车程,离著名的石塘路市场不到100米。当地的陈导游自豪地介绍这是一座三星级的宾馆,但从其外围的装饰看,好像刚刚开业不久。果然不出所料,办好手续准备上六楼的房间休息时,服务员却告诉我们电梯坏了,没办法,只好爬楼梯上去。楼道里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好在是初来,没有人太留意这些细节。稍整休息,下午3点就集体到海滨浴场去活动了。
中海滩是北戴河著名的休闲旅游区,贮立在“北戴河”金色大字的高大牌坊前,眼前蔚蓝而浩瀚的大海汹涌起伏,天水之间茫茫一片,不禁有些感动:“北戴河,我又来了!”故地重游,就像老朋友久别重逢,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站在牌坊前向两边望去,花花绿绿的一大片,热闹非凡。海里的,滩上的,嬉水的、游泳的、开脚踏车的、打排球的、晒太阳的,到处都是人。其间不乏金发碧眼的老外,而老外中又以俄罗斯人居多。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每年到北戴河避暑的俄罗斯人不下万人,而今年将超过五万人,他们从海参崴入境,或乘飞机或坐火车,1000多公里花不了多少钱的,且大多数一住就是半个月。而从莫斯科到离俄罗斯最近的欧洲海域——黑海,则大约有9000多公里,来往的路费就够在秦皇岛消费的了,精打细算又会享受生活的俄罗斯人深谙此道。
漫步在中海滩路上,顺着海岸线望去,松林给大海镶了一道翠绿的边,一间间别致的红、蓝顶的楼房掩映其中。中海滩路是一条6米宽的石板路,整个路基骑在沙滩上,高出海平面1米多,右边是松软的沙滩,左边则是错落有致的房子,海鲜店、旅馆、海滨商店,大部分是合三为一的。使馆区是中海滩一个别致的区域,大多是古香古色的建筑。据说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个英国贵族金达第一个来到了北戴河,这里旖旎秀丽的海滨风光深深吸引了他,回国后他就把北戴河介绍给了他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东方海滨天堂”在英国的上层社会传开了,大批的外国人纷至踏来,在这里建造休闲享乐的别墅。保守的慈禧太后迫于当时的这种形势,就把中海滩的一大块地方划为外国人的休闲使馆区。不言而喻,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之所以在城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100多年来吸收国内外优秀建设文明不无关系。
中海滩五步一店、十步一景,风格迥异,各不相同,显得灵活而不呆板,洒脱又不失神韵。在这里最多的第一是海水,第二便是松树了,特别是路两侧的黑松,最粗的有如碗口,细的如成人的胳膊,在海风的轻拂下舞动着。每棵树干的中部,都挂着北戴河园林处制做的巴掌大的铭牌,上面写着树种和树号。
从大牌坊向东漫步10分钟,就到了公共浴场。把随身携带的手机、相机等物品交给樊小姐,大家就跳入海水中尽情的游泳了。同行的锡增是永清人,水性很好,在水里不断的招呼着大伙。小杨和小卢也不错,能游到远处的防鲨网边。身体在海水中漂浮着,连日来的劳累与积虑一下子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海是令人性归真的地方,置身于海的怀抱,脱去显示身份地位的衣服,卸下为生活而打拼的重负,忘却荣辱,放飞心灵,宛如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了,悄悄地走出“浪淘沙”门前的公路上湿漉漉的象是刚下过雨,不禁有些奇怪。循水迹而行,便直接来到石塘路市场,原来这里有一处海鲜早市,路上的水是渔民运海鲜时洒下的。各种车辆在两旁停着,夹在中间盆装的、筐盛的、篮子兜的,有基围虾、皮皮虾、螃蟹,再往里走,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鱼,买主和卖主商量着价格,整条街显得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里的海货比霸州确实便宜许多,巴掌大的海蟹,才15元一斤,而皮皮虾,却只有3、4元一斤。卖主娴熟地招呼着客人,如果顾客买得多,还会给打上包,里面装上冰砖,可以保质两三天。在市场上转一圈,卖得快的,正收拾家拾准备返回,刚摆好摊的,也围了一圈人,买者大多是饭店的购货员,也有一些像我这样的外地游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戴河人的确从大海里获取了丰厚的收入。
山海关
8月10日下午一点钟,大家来到了山海关。秦皇岛市区由山海关、海港区、北戴河三区组成。山海关位于东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势险要,扼东北华北咽喉之要冲,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附近有孟姜女庙、孟姜女坟、老龙头等名胜古迹。和北戴河相比,同样是山城,山海关的市容看起来比较沉旧,远没有北戴河光鲜。
车子在市区公路上缓缓前行,内侧是高大的深灰色城墙,一些地方已经非常斑驳,有的地方还长着榆树,在风中摇摆着枝丫,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主要路口的城墙大都做了修缮,淡灰色的砖、白色的墙缝显得非常整洁,但却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嫁接历史的感觉。有的地方正在施工,据说古城墙是用糯米水掺着桐油、白灰,把砖一块一块的垒上去的,非常坚固,所以拆砖时,让维修匠们着实发了愁。
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性开发,山海关古城已经被开发成山海关公园。瓮城是进城的第一道门户,有瓮中抓鳖的意思,占地6000多平方米,高大的围城建筑简直就是一只大瓮。古代作战,当进攻的军队攻开城门后,首先进入的就是瓮城。这时守军把外城门关闭,来个瓮中捉鳖,站在城墙上用滚木擂石一砸,敌军之惨状就可想而知了。瓮城里种满了松树,略低于城墙,象是蓄在池塘里的清水。树荫下还摆放着一些石桌、石凳,累了的游客可在树下小憩。其间有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贝壳、佛珠、宝剑、地图等等物品显得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很有特色,只要你说出名字,摊主就能在一分钟内写出一首把名字涵盖其中的诗,且写成漂亮的条幅。细细打量一下,这位60多岁的摊主,脸上挂着淡淡的书卷气,象是一名退休老教师。看其笔走龙蛇的功力,估计有八、九段的水平。
穿行瓮城的门洞,可以直接的接触这座古代城池了。深黑的洞口给人以阴凉的感觉,好像钻进了历史的隧道。已经剥落的方砖,是几百年兵燹的直接见证者,用手摸一摸,拍一拍,似乎便打开了历史的留声机,耳际里隐约听到马嘶人喊。穿过门洞是宽阔的广场,扭过头来,便可以看到天下第一关了。古老的城楼有30来米高,上面的了望孔涂着红色的油漆,远远望去,像一只只鹰的眼睛。据说为了不让飞鸟在城楼里筑巢破坏,古代的建筑师在建楼时巧妙的运用了生物警界原理,使飞鸟不敢近前。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原匾是明朝宰相严嵩书写的,后人厌其官德败坏,就换成守将肖显的字了。我对“天下第一关”有种特殊的感情,早在孩童时就听说,从前的霸县人迫于生计闯关东,以此楼为界,望不见此楼就等于背井离乡、形同流浪了。但现在人们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盲流”的历史是一去不复返了。另外是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和王金逢曾闯荡在此,并合影留念。两人都穿着浅绿色的军褂,还各戴着一顶绿军帽,形容比较削瘦。现在看起来显得有点土,但当时就是这个条件。站在城墙前,二十多年后能够重踏父辈曾驻足的地方,心中自然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沿广场向东,是一座5米来宽,约有100米长的砖砌城坡,坡度有30度左右。这里原是古代的兵道,据说可以容纳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排上下。中间是马道,士兵、信号兵可以直接骑马上城。天下第一关城楼是一座二层建筑,一楼陈列着古代士兵作战的各种甲胄和兵器,其中有一柄锈迹斑斑的大铁刀,有200斤重,据说清代考武状元,举得起此刀者才有资格入围。厅中央挂着的一幅古代山海关战略形势图颇引人注目,观图看景,眼前顿时明朗开阔起来,山、海、城结为一体,蜿蜒起伏,蔚为壮观。而山海关骑山抱海,易守难攻,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想当年清军从东北挺进中原,如果不是因为吴三桂的“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近代中国的历史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城楼西侧的小广场,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抬花轿,这是当地人结婚的习俗,据说新娘坐上花轿颠一颠,可以颠掉身上的秽气,现在已开发成表演节目。在喇叭的喧闹声中,小伙子们正在抬一位30多岁的女游客,那起伏的样子有如北戴河的波浪,大概颠得太厉害了,女游客不时的发出“呀呀”的惊叫。沿着“天下第一关”城楼往东而行,城墙8米来宽,女墙有1米半高,下面有排水孔和了望孔。这座易守难攻的古代城池,自古以来有多少跨过它的军队是靠冷兵器厮杀?——固若金汤的城池能够防御强敌的入侵,却奈何不了守将的变节。从入口到出口共有52个泥塑像,每隔几米一个,徐达、肖显、郭亮等,都是古代山海关有一定政绩的守将,一个个槐梧高大,或驻守、或凝思、或疾书、或远眺,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同行中有叫郭亮的,大家便和他开起了玩笑,拉着他和身后的“郭亮”合了一张影。
在城墙上遇到一个背着口袋拾矿泉水瓶的老汉,大家边聊边把喝完的矿泉水瓶交给他,他告诉我们一天可以捡1000多个空瓶子,按1角钱1个,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呢。看来,旅游业确确实实在拉动当地经济方面功不可没,这种作用使置身于古城里的人都深受其益。
下午3点钟,我们来到老龙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喻成一条巨龙的话,那么山海关入海口,就是这条巨龙的头。老龙头公园也是一个收费公园,城中有古代官兵的红墙灰瓦的营房,粥房、碾房、兵器房,井然有序的被分在生活区、储藏区等几个区域,看得出当时军纪的严整。营房的最前面是军官们住的地方,除房子显得大一点外,其余的和士兵的住房都差不多。再往前走是点将台,2米高,8米见方的一座石灰台,传说当年戚继光将军曾在这里点将练兵。整个校兵场大约可以容纳1000余人,只是现在新建了一座八卦阵墙,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这座二层的砖木结构楼房,高约20米,踞山望海,飞檐四挑,气势磅礴,象是“龙角”二楼巨匾上“雄襟万里”四个雄浑的大字,显示出古代守将的博大胸襟,不禁令人折服。一层南北两面墙上,铭刻有曾到此游幸的明清皇帝诗文。其中清高宗“我有一勺水”之佳句,形象地道出了渤海湾之势,显现出了一代名君的超凡气度。而清世宗的“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静云霞。绕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卷花。”的诗,又更让身临其境之人揣磨神往。
拾级而上,站在澄海楼上远眺,巍巍雄关,浩然沧海,尽收眼底。阵阵海风袭来,不禁令人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海忘返”之感。快艇在海面上飞驰,白鸥穿梭在海天之间,漂亮的巨轮在不远处游弋。加之古城墙、旌旗和如织的游人,构成了层次感极强的画面,令人目不遐接。沿城墙顺势而下,入海的部分有50多米长,真正的“老龙头”则踞在城墙尽头。在一块2米长,1米半高的汉白玉石碑上“老龙头”三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石碑四周被不锈钢栏圈护着。见到长城之首,大家游兴顿增,纷纷站在石碑前留起影来。
联峰山
原订8月11日上午参观集发农业观光园和联峰山,但大家说差不多都在农村生活过,集发农业观光园就不去了,于是就直奔联峰山。联峰山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中心偏西,傍海东西绵延5公里,由东、中、西三座森林覆盖的山峰组成,因山势连缀故有联峰之称,远视似莲蓬,故又称莲蓬山。最高峰东联峰山海拔153米,是北戴河的制高点。联峰山山峦俊秀、林深谷幽、石奇洞怪。近年来,在中联峰山主峰绝顶发现“汉武台”联峰山神秘的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
沿公园里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前行,时而下坡,时而上坡,不知不觉间已进入了森林。树木以松树居多,枝繁叶茂,遮天盖日,穿行在石径中,伸手可以摘下树上黑黝黝的松塔。虽是炎炎八月,但一路上却凉风习习,清爽怡人,耳畔传来时断时续的蝉声,令人好不惬意。而一个个被竹篱圈围起来的植菊养鹿的精巧院落,使人顿生“幽圃落花多掩径,短篱疏菊不遮山”的情思。游人在林间穿梭,走累了的在路旁的石凳上小声谈着话,游兴正浓的则拿着相机不停地留影。联峰山风景很多,民国年间号称的“海滨二十四景”有二十处在这里,了望台、了望塔、望海亭等等,每一处都美不胜收... -->>
去年暑期,受办公室委派,笔者参加了廊坊市政府为期4天的业务培训。为保证此次活动的实效,会务组特别做出了白天集体活动,晚上培训交流的安排。因此有机会置身北戴河、山海关、兴城、笔架山等地。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所到之处,耳闻目睹,感触良多,随笔记之。
北戴河
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北戴河。8月9日上午8点钟,参加培训班的同志们乘座一辆考斯特中巴,准时出发。会务组组长是虹宇旅行社的樊小姐,虽然岁数不大,却老道、流利,又不乏幽默。她称开车的刘师傅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在家呆着,小老婆天天跟着他,刘师傅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给小老婆打水打饭,甚至洗浴桑拿,其实言外之意是大家乘坐的考斯特客车,可当她问大家猜猜这个小老婆是谁时,几个嘎一点的却和她开玩笑:“是不是你呀?”一句话把大家逗乐了。
汽车在公路上疾驰,走香河,穿蓟县,跨宝坻,过玉田,大约4个小时,到了秦皇岛。秦皇岛是一座自然、历史、人文完美结合的城市,几乎一半的地方被中央部委或国内企业的培训中心占去,这一点是国内大多数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而几千年来的王侯将相、骚人墨客在这片神奇土地上演绎的成千上万个令世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又给它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在车中浏览这座城市,金沙、碧海、绿树、红房每一点、每一处都体现出了人性化魅力,大多数的楼房都有一个红的、蓝的或其它颜色的漂亮楼顶,楼体呈洁白、乳黄、银灰等浅色调,在阳光的朗照下,显得淡雅、时尚。
港城的路是宽敞、洁净的,几乎看不到垃圾和纸屑。绿篱、花圃、树木,相映成趣,显得极富有朝气。柳树是秦皇岛的市树,婀娜的柳条在海风中轻轻摆动,尤如窈窕的少女,楚楚动人。交警是可爱的,在旅游旺季,对外来车辆,一些小的违章他们是不做罚款处理的。相反,对于路线不太熟的,交警还免费驾车带路,直至目的地。可见当地政府在打造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上是下真功夫的。她以宽广的胸襟接纳海内外游人,让大多数人产生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而这与外地人“插翅难飞”的一些地方相比,是多么鲜明的对照。
中午的时候,大家在北京烤鸭店用餐,包桌150元,每桌10人,酒水自备。饭菜上得很快,不到5分钟全部上齐。味道一般,比起霸州的一些饭店要逊色很多,风俗习惯也不一样,先上米饭、馒头等主食,然后才是各类炒菜。我们刚坐下时,也就几桌客人,但功夫不大,这里的客人就爆满了。仔细一想,这种服务方式也许是为了节省时间吧。
我们入驻的地方是“浪淘沙”宾馆——一座6层的银灰色建筑,距海边只有10分钟的车程,离著名的石塘路市场不到100米。当地的陈导游自豪地介绍这是一座三星级的宾馆,但从其外围的装饰看,好像刚刚开业不久。果然不出所料,办好手续准备上六楼的房间休息时,服务员却告诉我们电梯坏了,没办法,只好爬楼梯上去。楼道里弥漫着淡淡的油漆味,好在是初来,没有人太留意这些细节。稍整休息,下午3点就集体到海滨浴场去活动了。
中海滩是北戴河著名的休闲旅游区,贮立在“北戴河”金色大字的高大牌坊前,眼前蔚蓝而浩瀚的大海汹涌起伏,天水之间茫茫一片,不禁有些感动:“北戴河,我又来了!”故地重游,就像老朋友久别重逢,是别有一番情趣的。站在牌坊前向两边望去,花花绿绿的一大片,热闹非凡。海里的,滩上的,嬉水的、游泳的、开脚踏车的、打排球的、晒太阳的,到处都是人。其间不乏金发碧眼的老外,而老外中又以俄罗斯人居多。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每年到北戴河避暑的俄罗斯人不下万人,而今年将超过五万人,他们从海参崴入境,或乘飞机或坐火车,1000多公里花不了多少钱的,且大多数一住就是半个月。而从莫斯科到离俄罗斯最近的欧洲海域——黑海,则大约有9000多公里,来往的路费就够在秦皇岛消费的了,精打细算又会享受生活的俄罗斯人深谙此道。
漫步在中海滩路上,顺着海岸线望去,松林给大海镶了一道翠绿的边,一间间别致的红、蓝顶的楼房掩映其中。中海滩路是一条6米宽的石板路,整个路基骑在沙滩上,高出海平面1米多,右边是松软的沙滩,左边则是错落有致的房子,海鲜店、旅馆、海滨商店,大部分是合三为一的。使馆区是中海滩一个别致的区域,大多是古香古色的建筑。据说19世纪末的时候,有一个英国贵族金达第一个来到了北戴河,这里旖旎秀丽的海滨风光深深吸引了他,回国后他就把北戴河介绍给了他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东方海滨天堂”在英国的上层社会传开了,大批的外国人纷至踏来,在这里建造休闲享乐的别墅。保守的慈禧太后迫于当时的这种形势,就把中海滩的一大块地方划为外国人的休闲使馆区。不言而喻,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之所以在城建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与100多年来吸收国内外优秀建设文明不无关系。
中海滩五步一店、十步一景,风格迥异,各不相同,显得灵活而不呆板,洒脱又不失神韵。在这里最多的第一是海水,第二便是松树了,特别是路两侧的黑松,最粗的有如碗口,细的如成人的胳膊,在海风的轻拂下舞动着。每棵树干的中部,都挂着北戴河园林处制做的巴掌大的铭牌,上面写着树种和树号。
从大牌坊向东漫步10分钟,就到了公共浴场。把随身携带的手机、相机等物品交给樊小姐,大家就跳入海水中尽情的游泳了。同行的锡增是永清人,水性很好,在水里不断的招呼着大伙。小杨和小卢也不错,能游到远处的防鲨网边。身体在海水中漂浮着,连日来的劳累与积虑一下子被涤荡得干干净净,海是令人性归真的地方,置身于海的怀抱,脱去显示身份地位的衣服,卸下为生活而打拼的重负,忘却荣辱,放飞心灵,宛如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第二天,天一亮就起来了,悄悄地走出“浪淘沙”门前的公路上湿漉漉的象是刚下过雨,不禁有些奇怪。循水迹而行,便直接来到石塘路市场,原来这里有一处海鲜早市,路上的水是渔民运海鲜时洒下的。各种车辆在两旁停着,夹在中间盆装的、筐盛的、篮子兜的,有基围虾、皮皮虾、螃蟹,再往里走,还有各式各样的海鱼,买主和卖主商量着价格,整条街显得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里的海货比霸州确实便宜许多,巴掌大的海蟹,才15元一斤,而皮皮虾,却只有3、4元一斤。卖主娴熟地招呼着客人,如果顾客买得多,还会给打上包,里面装上冰砖,可以保质两三天。在市场上转一圈,卖得快的,正收拾家拾准备返回,刚摆好摊的,也围了一圈人,买者大多是饭店的购货员,也有一些像我这样的外地游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北戴河人的确从大海里获取了丰厚的收入。
山海关
8月10日下午一点钟,大家来到了山海关。秦皇岛市区由山海关、海港区、北戴河三区组成。山海关位于东部,北依燕山,东临渤海,地势险要,扼东北华北咽喉之要冲,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其附近有孟姜女庙、孟姜女坟、老龙头等名胜古迹。和北戴河相比,同样是山城,山海关的市容看起来比较沉旧,远没有北戴河光鲜。
车子在市区公路上缓缓前行,内侧是高大的深灰色城墙,一些地方已经非常斑驳,有的地方还长着榆树,在风中摇摆着枝丫,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主要路口的城墙大都做了修缮,淡灰色的砖、白色的墙缝显得非常整洁,但却让人油然产生一种嫁接历史的感觉。有的地方正在施工,据说古城墙是用糯米水掺着桐油、白灰,把砖一块一块的垒上去的,非常坚固,所以拆砖时,让维修匠们着实发了愁。
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性开发,山海关古城已经被开发成山海关公园。瓮城是进城的第一道门户,有瓮中抓鳖的意思,占地6000多平方米,高大的围城建筑简直就是一只大瓮。古代作战,当进攻的军队攻开城门后,首先进入的就是瓮城。这时守军把外城门关闭,来个瓮中捉鳖,站在城墙上用滚木擂石一砸,敌军之惨状就可想而知了。瓮城里种满了松树,略低于城墙,象是蓄在池塘里的清水。树荫下还摆放着一些石桌、石凳,累了的游客可在树下小憩。其间有卖旅游纪念品的小摊,贝壳、佛珠、宝剑、地图等等物品显得琳琅满目。其中一个很有特色,只要你说出名字,摊主就能在一分钟内写出一首把名字涵盖其中的诗,且写成漂亮的条幅。细细打量一下,这位60多岁的摊主,脸上挂着淡淡的书卷气,象是一名退休老教师。看其笔走龙蛇的功力,估计有八、九段的水平。
穿行瓮城的门洞,可以直接的接触这座古代城池了。深黑的洞口给人以阴凉的感觉,好像钻进了历史的隧道。已经剥落的方砖,是几百年兵燹的直接见证者,用手摸一摸,拍一拍,似乎便打开了历史的留声机,耳际里隐约听到马嘶人喊。穿过门洞是宽阔的广场,扭过头来,便可以看到天下第一关了。古老的城楼有30来米高,上面的了望孔涂着红色的油漆,远远望去,像一只只鹰的眼睛。据说为了不让飞鸟在城楼里筑巢破坏,古代的建筑师在建楼时巧妙的运用了生物警界原理,使飞鸟不敢近前。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天下第一关”几个大字。原匾是明朝宰相严嵩书写的,后人厌其官德败坏,就换成守将肖显的字了。我对“天下第一关”有种特殊的感情,早在孩童时就听说,从前的霸县人迫于生计闯关东,以此楼为界,望不见此楼就等于背井离乡、形同流浪了。但现在人们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盲流”的历史是一去不复返了。另外是早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父亲和王金逢曾闯荡在此,并合影留念。两人都穿着浅绿色的军褂,还各戴着一顶绿军帽,形容比较削瘦。现在看起来显得有点土,但当时就是这个条件。站在城墙前,二十多年后能够重踏父辈曾驻足的地方,心中自然思绪万千,感慨良多。
沿广场向东,是一座5米来宽,约有100米长的砖砌城坡,坡度有30度左右。这里原是古代的兵道,据说可以容纳1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排上下。中间是马道,士兵、信号兵可以直接骑马上城。天下第一关城楼是一座二层建筑,一楼陈列着古代士兵作战的各种甲胄和兵器,其中有一柄锈迹斑斑的大铁刀,有200斤重,据说清代考武状元,举得起此刀者才有资格入围。厅中央挂着的一幅古代山海关战略形势图颇引人注目,观图看景,眼前顿时明朗开阔起来,山、海、城结为一体,蜿蜒起伏,蔚为壮观。而山海关骑山抱海,易守难攻,可谓“一人当关,万夫莫开”想当年清军从东北挺进中原,如果不是因为吴三桂的“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近代中国的历史有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城楼西侧的小广场,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抬花轿,这是当地人结婚的习俗,据说新娘坐上花轿颠一颠,可以颠掉身上的秽气,现在已开发成表演节目。在喇叭的喧闹声中,小伙子们正在抬一位30多岁的女游客,那起伏的样子有如北戴河的波浪,大概颠得太厉害了,女游客不时的发出“呀呀”的惊叫。沿着“天下第一关”城楼往东而行,城墙8米来宽,女墙有1米半高,下面有排水孔和了望孔。这座易守难攻的古代城池,自古以来有多少跨过它的军队是靠冷兵器厮杀?——固若金汤的城池能够防御强敌的入侵,却奈何不了守将的变节。从入口到出口共有52个泥塑像,每隔几米一个,徐达、肖显、郭亮等,都是古代山海关有一定政绩的守将,一个个槐梧高大,或驻守、或凝思、或疾书、或远眺,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同行中有叫郭亮的,大家便和他开起了玩笑,拉着他和身后的“郭亮”合了一张影。
在城墙上遇到一个背着口袋拾矿泉水瓶的老汉,大家边聊边把喝完的矿泉水瓶交给他,他告诉我们一天可以捡1000多个空瓶子,按1角钱1个,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呢。看来,旅游业确确实实在拉动当地经济方面功不可没,这种作用使置身于古城里的人都深受其益。
下午3点钟,我们来到老龙头。如果把万里长城比喻成一条巨龙的话,那么山海关入海口,就是这条巨龙的头。老龙头公园也是一个收费公园,城中有古代官兵的红墙灰瓦的营房,粥房、碾房、兵器房,井然有序的被分在生活区、储藏区等几个区域,看得出当时军纪的严整。营房的最前面是军官们住的地方,除房子显得大一点外,其余的和士兵的住房都差不多。再往前走是点将台,2米高,8米见方的一座石灰台,传说当年戚继光将军曾在这里点将练兵。整个校兵场大约可以容纳1000余人,只是现在新建了一座八卦阵墙,占据了一定的空间。
澄海楼是老龙头的最高点,这座二层的砖木结构楼房,高约20米,踞山望海,飞檐四挑,气势磅礴,象是“龙角”二楼巨匾上“雄襟万里”四个雄浑的大字,显示出古代守将的博大胸襟,不禁令人折服。一层南北两面墙上,铭刻有曾到此游幸的明清皇帝诗文。其中清高宗“我有一勺水”之佳句,形象地道出了渤海湾之势,显现出了一代名君的超凡气度。而清世宗的“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静云霞。绕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卷花。”的诗,又更让身临其境之人揣磨神往。
拾级而上,站在澄海楼上远眺,巍巍雄关,浩然沧海,尽收眼底。阵阵海风袭来,不禁令人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海忘返”之感。快艇在海面上飞驰,白鸥穿梭在海天之间,漂亮的巨轮在不远处游弋。加之古城墙、旌旗和如织的游人,构成了层次感极强的画面,令人目不遐接。沿城墙顺势而下,入海的部分有50多米长,真正的“老龙头”则踞在城墙尽头。在一块2米长,1米半高的汉白玉石碑上“老龙头”三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石碑四周被不锈钢栏圈护着。见到长城之首,大家游兴顿增,纷纷站在石碑前留起影来。
联峰山
原订8月11日上午参观集发农业观光园和联峰山,但大家说差不多都在农村生活过,集发农业观光园就不去了,于是就直奔联峰山。联峰山公园位于北戴河海滨中心偏西,傍海东西绵延5公里,由东、中、西三座森林覆盖的山峰组成,因山势连缀故有联峰之称,远视似莲蓬,故又称莲蓬山。最高峰东联峰山海拔153米,是北戴河的制高点。联峰山山峦俊秀、林深谷幽、石奇洞怪。近年来,在中联峰山主峰绝顶发现“汉武台”联峰山神秘的面纱正在逐步被揭开。
沿公园里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前行,时而下坡,时而上坡,不知不觉间已进入了森林。树木以松树居多,枝繁叶茂,遮天盖日,穿行在石径中,伸手可以摘下树上黑黝黝的松塔。虽是炎炎八月,但一路上却凉风习习,清爽怡人,耳畔传来时断时续的蝉声,令人好不惬意。而一个个被竹篱圈围起来的植菊养鹿的精巧院落,使人顿生“幽圃落花多掩径,短篱疏菊不遮山”的情思。游人在林间穿梭,走累了的在路旁的石凳上小声谈着话,游兴正浓的则拿着相机不停地留影。联峰山风景很多,民国年间号称的“海滨二十四景”有二十处在这里,了望台、了望塔、望海亭等等,每一处都美不胜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