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陈圣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沙包”是属于我们村子和对岸村子共同拥有的辖区,她在澴河上游河滩上,是一个由于长期水流冲击淤积而形成的大沙丘。这个大沙丘突兀地让澴河水流在这里来了一个半圆弧度的大转弯,然后水流才沿着1977年澴河改道裁弯取直的河道与府河相抱汇集扑向长江。
围绕“大沙包”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老人说:古代我们这里是茫茫泽国,汪洋一片,秦始皇曾经驾舟南巡,有一金舟沉没于此,因为下面有宝物,所以才会形成这个大沙丘。还有一说:大沙丘对面为女儿港,是一个美丽少女幻化而成,而这个大沙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小伙子幻化而成,大沙丘不但向女儿港伸展,犹如美男子的阳jù探向那思春的美丽的女儿港,于是这截河道随着大沙丘的淤积,变得逼仄逼仄的,不知道从何时起,女儿港的堤坝上就立了一个“石怪”据说是用来控制大沙丘的阳jù向女儿港延伸。
这个“大沙包”曾经洒下过我的汗水和留下了我很多童年的记忆。每每回忆起儿时在“大沙包”上偷西瓜的情景,让人想起了我们童年的无知和天真。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我们村子的一帮小伙伴天天泡在澴河里游泳玩耍,在河里玩累了玩够了,几个小伙伴就爬上河岸,赤脚向河道上游行走,约莫走三、四华里的样子,我们就像一群鸭子一样“扑通扑通”跳入水中,游向河道对岸的“大沙包”在下水之前,我们的头上一般会缠很多“跘根草”因为到了大沙丘,这些“跘根草”就会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夏天的正午,似火的太阳,直射在沙滩上,沙滩烤灸的像燃起的火焰在沙丘上飘飘爎爎的,沙丘上还零零星星地点缀着些烤焦了的卷曲的蚯蚓,它们被烤的黑黝黝的一圈圈在沙丘上横陈着,我们用手拿起这些烫手的蚯蚓圈,感觉它们像钢丝一样坚硬,在这样的沙丘上赤脚是无法行走的,实践出真知,我们因为曾经有过几次闯沙丘的经历,所以小伙伴们发明了用水湿过的跘根草缠脚的方法,这样奇特的“草鞋”穿在脚上,我们就能够很自如地在如火一样的沙丘上行走奔跑。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时间上“大沙包”呢?
因为河对岸村子请河南人在“大沙包”上种植了很多西瓜,大沙包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大西瓜,因为一次次洪水在大沙包上淤积了一尺多厚的“潮泥”(这是我们当地村民对洪水留下的淤泥的一种称谓),那是真正的富含微生物的天然肥料,在这样的沙丘上种植的无论是西瓜、芝麻、花生,还是萝卜或者小麦,其口感和产量就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大沙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优质大粮仓。
现在这个时间上沙丘,照看瓜地的人一般怕热躲藏在瓜棚里,甚至有时看瓜人这时正回村子去吃午饭去了,那样我们这些小伙伴在瓜地里就像入无人之境,可以大摇大摆地在瓜地里偷瓜了,其实瓜地里即使有人我们也没有丝毫害怕,因为我们组织严密,分工有序,我们偷瓜一般是让年纪相对更小一点的孩子在一旁观看,大一点的孩子就连藤带瓜偷上一、两个瓜迅速离开扑到河里抱着西瓜向下游游去,一旦有看瓜人发现,偷瓜的孩子早已逃跑,没有偷瓜的小孩其实是安放在这里的一颗棋子,目的也是为了分散看瓜人的注意力,让偷瓜顺利成功,在河道岸边也留下了一两个大点的孩子用来接应这些扫尾的小一点的伙伴,看瓜人一般把这些小布丁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偷瓜“捉贼捉赃”没有赃看瓜人捉这些小伙伴也没有用,只能“狠”一下他们,让他们“放小心一点!”“下次抓住一定怎样怎样”云云。
放掉的小伙伴立即呼啦啦跑到河边和接应的大一点的伙伴会合,游过对岸。偷到瓜的小伙伴这时已经在河道下游河凹隐秘处等待小伙伴们一起来“分赃”我们所有小伙伴不到场,小朋友谁也不敢首先吃瓜。小朋友到齐了,我们就把跘根草铺在地上,把西瓜在河里去掉瓜蔓洗干净,摆在跘根草,然后清点战果和人数,有时难免“瓜多人少”或者“瓜少人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因此发生矛盾,我们都有方法解决,瓜多,多出来的瓜我们就地分食;瓜少,我们“两两合一”就是两个小伙伴共一个瓜,这样一分,一定会多出一两个瓜来,多出来的瓜我们就在这样隐秘的凹地集体分享。
想想我们当时憨态可掬吃瓜的情景,脸庞上黑汗水流,甜美的瓜汁溢满唇齿,用上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汇就是一个字“爽!”
我们那时偷瓜就像孔乙己“读书人偷书不算偷”一样,吃瓜人偷瓜也不为偷。
“大沙包”是属于我们村子和对岸村子共同拥有的辖区,她在澴河上游河滩上,是一个由于长期水流冲击淤积而形成的大沙丘。这个大沙丘突兀地让澴河水流在这里来了一个半圆弧度的大转弯,然后水流才沿着1977年澴河改道裁弯取直的河道与府河相抱汇集扑向长江。
围绕“大沙包”有很多的传说和故事,老人说:古代我们这里是茫茫泽国,汪洋一片,秦始皇曾经驾舟南巡,有一金舟沉没于此,因为下面有宝物,所以才会形成这个大沙丘。还有一说:大沙丘对面为女儿港,是一个美丽少女幻化而成,而这个大沙丘是一个青春年少的小伙子幻化而成,大沙丘不但向女儿港伸展,犹如美男子的阳jù探向那思春的美丽的女儿港,于是这截河道随着大沙丘的淤积,变得逼仄逼仄的,不知道从何时起,女儿港的堤坝上就立了一个“石怪”据说是用来控制大沙丘的阳jù向女儿港延伸。
这个“大沙包”曾经洒下过我的汗水和留下了我很多童年的记忆。每每回忆起儿时在“大沙包”上偷西瓜的情景,让人想起了我们童年的无知和天真。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我们村子的一帮小伙伴天天泡在澴河里游泳玩耍,在河里玩累了玩够了,几个小伙伴就爬上河岸,赤脚向河道上游行走,约莫走三、四华里的样子,我们就像一群鸭子一样“扑通扑通”跳入水中,游向河道对岸的“大沙包”在下水之前,我们的头上一般会缠很多“跘根草”因为到了大沙丘,这些“跘根草”就会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夏天的正午,似火的太阳,直射在沙滩上,沙滩烤灸的像燃起的火焰在沙丘上飘飘爎爎的,沙丘上还零零星星地点缀着些烤焦了的卷曲的蚯蚓,它们被烤的黑黝黝的一圈圈在沙丘上横陈着,我们用手拿起这些烫手的蚯蚓圈,感觉它们像钢丝一样坚硬,在这样的沙丘上赤脚是无法行走的,实践出真知,我们因为曾经有过几次闯沙丘的经历,所以小伙伴们发明了用水湿过的跘根草缠脚的方法,这样奇特的“草鞋”穿在脚上,我们就能够很自如地在如火一样的沙丘上行走奔跑。
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时间上“大沙包”呢?
因为河对岸村子请河南人在“大沙包”上种植了很多西瓜,大沙包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大西瓜,因为一次次洪水在大沙包上淤积了一尺多厚的“潮泥”(这是我们当地村民对洪水留下的淤泥的一种称谓),那是真正的富含微生物的天然肥料,在这样的沙丘上种植的无论是西瓜、芝麻、花生,还是萝卜或者小麦,其口感和产量就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大沙包”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不可多得的优质大粮仓。
现在这个时间上沙丘,照看瓜地的人一般怕热躲藏在瓜棚里,甚至有时看瓜人这时正回村子去吃午饭去了,那样我们这些小伙伴在瓜地里就像入无人之境,可以大摇大摆地在瓜地里偷瓜了,其实瓜地里即使有人我们也没有丝毫害怕,因为我们组织严密,分工有序,我们偷瓜一般是让年纪相对更小一点的孩子在一旁观看,大一点的孩子就连藤带瓜偷上一、两个瓜迅速离开扑到河里抱着西瓜向下游游去,一旦有看瓜人发现,偷瓜的孩子早已逃跑,没有偷瓜的小孩其实是安放在这里的一颗棋子,目的也是为了分散看瓜人的注意力,让偷瓜顺利成功,在河道岸边也留下了一两个大点的孩子用来接应这些扫尾的小一点的伙伴,看瓜人一般把这些小布丁没有办法,因为他们没有偷瓜“捉贼捉赃”没有赃看瓜人捉这些小伙伴也没有用,只能“狠”一下他们,让他们“放小心一点!”“下次抓住一定怎样怎样”云云。
放掉的小伙伴立即呼啦啦跑到河边和接应的大一点的伙伴会合,游过对岸。偷到瓜的小伙伴这时已经在河道下游河凹隐秘处等待小伙伴们一起来“分赃”我们所有小伙伴不到场,小朋友谁也不敢首先吃瓜。小朋友到齐了,我们就把跘根草铺在地上,把西瓜在河里去掉瓜蔓洗干净,摆在跘根草,然后清点战果和人数,有时难免“瓜多人少”或者“瓜少人多”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因此发生矛盾,我们都有方法解决,瓜多,多出来的瓜我们就地分食;瓜少,我们“两两合一”就是两个小伙伴共一个瓜,这样一分,一定会多出一两个瓜来,多出来的瓜我们就在这样隐秘的凹地集体分享。
想想我们当时憨态可掬吃瓜的情景,脸庞上黑汗水流,甜美的瓜汁溢满唇齿,用上现在一个时髦的词汇就是一个字“爽!”
我们那时偷瓜就像孔乙己“读书人偷书不算偷”一样,吃瓜人偷瓜也不为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