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3gzw.net,[三国]混在三国当谋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嘉好笑道:“重光这是甚么奇思妙想?有这数万大军兵临城下,城中那区区千人又非是神兵天将,何惧之有?文若固然多谋擅略,蓦然遭困这弹丸之地,也无处发挥这身本事。”
见燕清神色松懈下来,郭嘉难得好心地加了一句,以示宽慰:“重光若仍有顾虑,等他再递信来,嘉愿代去一会。”
不料却让燕清瞬间坚定了态度,火速道:“绝无那必要。”
凭荀彧的灵机巧辩,再加上跟郭嘉的交情……他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吕布一直默不作声地听着,这时面无表情地附和了句:“闲杂人等,是当少见。若真有值得一听的紧要话,待他成阶下囚,再慢慢道来不迟。”
被燕清莫名其妙的态度转换惹得一头雾水,郭嘉摇了摇扇子,也懒得细究了,随意道:“便依二位之言。只是重光,那些个器械需得多久才可就绪?”
这事从头到尾就是燕清一人主张跟进的,自然了解得最为清楚,毫不犹豫地回道:“最迟五日,最快三日。”
郭嘉点了点头,又不解道:“让兵将强攻,定是十拿九稳,且不必耽搁上这些时日,重光怎非得借以外物?完事还得着人重修颓墙坏壁,岂不费事。”
燕清无法将史上诸葛亮遭遇过的惨烈失败摆出,只好从其他方面来解释自己的做法:“留在鄄城之中的,皆是曹操死忠心腹,愿效死节者尔,定将拼死顽抗。有文若之谋,又占有地利,届时既不见得能省下时间,还多丢了兵将性命,损耗过大了。”
这回跟着吕布出来征战的,都是些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平日一直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精锐,是连军屯时都没让他们握过农具的核心力量啊。丢一个,就得花上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的功夫才能培养出一个能力可与其比肩的,自是能将伤亡降得多低,就降多低。
燕清想避免的伤亡,却不只是他们自己这方的,也包括了现在的敌人。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百姓流离失所,民生艰苦,战乱频繁,瘟疫横行,自然灾害数不胜数,以至于死伤严重。
史上有名的那些战役所涉及的兵士数字也一再缩水,从一开始的动堪几十万大军,到后期能提出几万人就已算了不得的程度,便是这些损失的人命最直观,亦是最委婉的体现。
是整个华夏所承受的苦难和悲怆啊。
有云梯上冲锋陷阵的士卒掩护一段时间,底下的人就能远远地操控着这些笨重的器械,让坚固高大的城墙渐渐灰飞烟灭。
而这三种器械同时上阵,一起拆城墙的动静定然声势浩大,如天滚地动,震撼非凡。瞧着这些天来保护他们的高墙于尘屑飞溅中分崩离析,却丝毫反抗不得,对里头的人而言,不也是天大的煎熬?
动摇不了荀彧这些官员的意志,却能瓦解普通百姓的抵抗勇气。等战后重建此城,接收心存畏惧的他们时,所遇到的障碍也没那么大了。
还有一点就是,作为来自一个宣扬‘科技兴国’口号的年代的穿越人士,燕清想叫吕布和郭嘉亲眼见识下经过他亲手改良的投石车、冲车和井阑在对城墙守备的伤害上那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意识到掌握先进科技的厉害,和对兵械研究的重视。
燕清妄图动摇‘市农工商’这一秩序的险恶用意并不被他人察觉。倒是他一直以来所暗暗忧心的另一件事,的确发生了:历史开始严重偏离了轨迹。
且说东郡太守夏侯惇一收到鄄城危在旦夕的消息,二话不说就要发兵去救,只被属官赶紧拦下了。
“将军切莫莽撞!现倾东郡全力,不过六千余人,而吕布一向以勇猛善战闻名,此回又是图谋已久,有备而来,以孤军一支,怕难是他对手。”
夏侯惇沉脸看他,拔剑喝骂道:“休得胡言!明知主公临行前将兖州安危交托于我等,莫说兖州有失,即使只是对鄄城之难坐视不理,也是辜负主公所托,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兵家险事,凶吉莫测,岂有因爱惜自家性命,就只打有把握的胜仗的道理!纵使不敌,也可与城中文若呼应,亦暂有一拼之力,可拖延至主公回兵救援!”
被剑锋抵在喉间,属官却毫不心虚,凛然再劝:“将军此言差矣。鄄城之失几成定局,然可失亦可回,怎能以一城得失定大局输赢,因急进而枉丢性命?主公兴兵,是乘怒而去,现仓促而回,莫说耗时颇多,单是兵疲马累,如此交兵,并不明智。近闻公孙瓒有派兵相助陶谦一事,将军何不往冀州一趟,与袁冀州阐明情况,好商议进兵之策,以助主公夺回失地,不至于叫主公单兵作战,落得孤立无援?”
乍闻此言,夏侯惇不禁一愣,稍稍一想,此话竟颇有可取之处。
袁绍与曹操两势的蜜月期实质上虽已过去,因一方仍有大敌临前,明面上也依然称得上是如胶似漆,唇齿相护。
当袁绍与公孙瓒恶战不休时,曹操尽管并未鼎力相助,为保自己后背无失,可专心修养民息,到底也数次帮着击退敌众。
袁绍却是记仇不记恩,理所当然的高傲性子。认为这因得自己提拔才有一席之地,现羽翼渐丰的友人忘恩负义,不如以往那般尽心尽力以作回报,心存不满已久。
要是听闻此难,怕是只会隔岸观火,等着捞便宜。可要是夏侯惇这备受曹操重用的爱将亲跑一趟去求的话,袁绍再不情愿,哪怕只是碍于颜面,也得做出合适的表态,免得一个疏忽,寒了其他依附于他的官吏之心。
否则世人又不是瞎子,怎看不出连公孙瓒都能为给他添堵,派裨千里迢迢将带兵助陶谦守徐,他却对屡次给他披甲挂帅,出生入死的盟友遇难束手旁观,就等着捡漏?
哪怕这样的缺德事袁绍真干得出来,他那些目光锃亮,头脑清醒的谋士也断容不得自家主公发昏乱来。
因夏侯惇听从属官谏言,火急火燎地带一小队人马,就轻骑上路,直往袁绍处去了,鄄城便再无人来救。
郭嘉好笑道:“重光这是甚么奇思妙想?有这数万大军兵临城下,城中那区区千人又非是神兵天将,何惧之有?文若固然多谋擅略,蓦然遭困这弹丸之地,也无处发挥这身本事。”
见燕清神色松懈下来,郭嘉难得好心地加了一句,以示宽慰:“重光若仍有顾虑,等他再递信来,嘉愿代去一会。”
不料却让燕清瞬间坚定了态度,火速道:“绝无那必要。”
凭荀彧的灵机巧辩,再加上跟郭嘉的交情……他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吕布一直默不作声地听着,这时面无表情地附和了句:“闲杂人等,是当少见。若真有值得一听的紧要话,待他成阶下囚,再慢慢道来不迟。”
被燕清莫名其妙的态度转换惹得一头雾水,郭嘉摇了摇扇子,也懒得细究了,随意道:“便依二位之言。只是重光,那些个器械需得多久才可就绪?”
这事从头到尾就是燕清一人主张跟进的,自然了解得最为清楚,毫不犹豫地回道:“最迟五日,最快三日。”
郭嘉点了点头,又不解道:“让兵将强攻,定是十拿九稳,且不必耽搁上这些时日,重光怎非得借以外物?完事还得着人重修颓墙坏壁,岂不费事。”
燕清无法将史上诸葛亮遭遇过的惨烈失败摆出,只好从其他方面来解释自己的做法:“留在鄄城之中的,皆是曹操死忠心腹,愿效死节者尔,定将拼死顽抗。有文若之谋,又占有地利,届时既不见得能省下时间,还多丢了兵将性命,损耗过大了。”
这回跟着吕布出来征战的,都是些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兵,平日一直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精锐,是连军屯时都没让他们握过农具的核心力量啊。丢一个,就得花上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的功夫才能培养出一个能力可与其比肩的,自是能将伤亡降得多低,就降多低。
燕清想避免的伤亡,却不只是他们自己这方的,也包括了现在的敌人。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百姓流离失所,民生艰苦,战乱频繁,瘟疫横行,自然灾害数不胜数,以至于死伤严重。
史上有名的那些战役所涉及的兵士数字也一再缩水,从一开始的动堪几十万大军,到后期能提出几万人就已算了不得的程度,便是这些损失的人命最直观,亦是最委婉的体现。
是整个华夏所承受的苦难和悲怆啊。
有云梯上冲锋陷阵的士卒掩护一段时间,底下的人就能远远地操控着这些笨重的器械,让坚固高大的城墙渐渐灰飞烟灭。
而这三种器械同时上阵,一起拆城墙的动静定然声势浩大,如天滚地动,震撼非凡。瞧着这些天来保护他们的高墙于尘屑飞溅中分崩离析,却丝毫反抗不得,对里头的人而言,不也是天大的煎熬?
动摇不了荀彧这些官员的意志,却能瓦解普通百姓的抵抗勇气。等战后重建此城,接收心存畏惧的他们时,所遇到的障碍也没那么大了。
还有一点就是,作为来自一个宣扬‘科技兴国’口号的年代的穿越人士,燕清想叫吕布和郭嘉亲眼见识下经过他亲手改良的投石车、冲车和井阑在对城墙守备的伤害上那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而意识到掌握先进科技的厉害,和对兵械研究的重视。
燕清妄图动摇‘市农工商’这一秩序的险恶用意并不被他人察觉。倒是他一直以来所暗暗忧心的另一件事,的确发生了:历史开始严重偏离了轨迹。
且说东郡太守夏侯惇一收到鄄城危在旦夕的消息,二话不说就要发兵去救,只被属官赶紧拦下了。
“将军切莫莽撞!现倾东郡全力,不过六千余人,而吕布一向以勇猛善战闻名,此回又是图谋已久,有备而来,以孤军一支,怕难是他对手。”
夏侯惇沉脸看他,拔剑喝骂道:“休得胡言!明知主公临行前将兖州安危交托于我等,莫说兖州有失,即使只是对鄄城之难坐视不理,也是辜负主公所托,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兵家险事,凶吉莫测,岂有因爱惜自家性命,就只打有把握的胜仗的道理!纵使不敌,也可与城中文若呼应,亦暂有一拼之力,可拖延至主公回兵救援!”
被剑锋抵在喉间,属官却毫不心虚,凛然再劝:“将军此言差矣。鄄城之失几成定局,然可失亦可回,怎能以一城得失定大局输赢,因急进而枉丢性命?主公兴兵,是乘怒而去,现仓促而回,莫说耗时颇多,单是兵疲马累,如此交兵,并不明智。近闻公孙瓒有派兵相助陶谦一事,将军何不往冀州一趟,与袁冀州阐明情况,好商议进兵之策,以助主公夺回失地,不至于叫主公单兵作战,落得孤立无援?”
乍闻此言,夏侯惇不禁一愣,稍稍一想,此话竟颇有可取之处。
袁绍与曹操两势的蜜月期实质上虽已过去,因一方仍有大敌临前,明面上也依然称得上是如胶似漆,唇齿相护。
当袁绍与公孙瓒恶战不休时,曹操尽管并未鼎力相助,为保自己后背无失,可专心修养民息,到底也数次帮着击退敌众。
袁绍却是记仇不记恩,理所当然的高傲性子。认为这因得自己提拔才有一席之地,现羽翼渐丰的友人忘恩负义,不如以往那般尽心尽力以作回报,心存不满已久。
要是听闻此难,怕是只会隔岸观火,等着捞便宜。可要是夏侯惇这备受曹操重用的爱将亲跑一趟去求的话,袁绍再不情愿,哪怕只是碍于颜面,也得做出合适的表态,免得一个疏忽,寒了其他依附于他的官吏之心。
否则世人又不是瞎子,怎看不出连公孙瓒都能为给他添堵,派裨千里迢迢将带兵助陶谦守徐,他却对屡次给他披甲挂帅,出生入死的盟友遇难束手旁观,就等着捡漏?
哪怕这样的缺德事袁绍真干得出来,他那些目光锃亮,头脑清醒的谋士也断容不得自家主公发昏乱来。
因夏侯惇听从属官谏言,火急火燎地带一小队人马,就轻骑上路,直往袁绍处去了,鄄城便再无人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