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满清浮沉四百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拉拢下,像早期归附努尔哈赤的苏克苏浒部的常书同志就渐渐跟他打成一片了,甚至连褚英都跟他走得很近;在外部,把女儿嫁给了布占泰同志,成了他的岳父;接着他又娶了布占泰同志的妹妹,然后他又成了布占泰的妹夫,跟乌拉关系也不错。但这些都靠不住,最重要的一层关系还是明朝。
努尔哈赤的壮大,明朝不是没有警惕。在努尔哈赤跟哈达作战,闹得边疆鸡犬不宁的时候,明朝又于万历二十九年重新启用李成梁,希望他能打掉这个大老虎。可是此时的李成梁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这让人不禁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成梁在任后的八年内,辽东又恢复了平静。这倒不是他老人家的功劳,而是闹事的首领基本都死了,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他又制服不了。不过努尔哈赤跟李成梁的关系非凡,老上司的面子他还是给了一点,但是照样在他眼皮底下吞并了辉发部。要是当年,李成梁一定会率领大军压境,好好收拾一下这个后生之辈。但此时的他老骥伏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能望洋兴叹。
李成梁也不是无所事事,明着用武不行,那就阴着用计,从内部瓦解他们。李成梁对舒尔哈奇不断示好,还让李如柏娶了舒尔哈奇的女儿,结成女儿亲家。有了李成梁的暗中支持,舒尔哈奇的胆子也就越大了。上面提到,乌拉部的蜚悠城主动归附努尔哈赤,舒尔哈奇被派去护送来降的百姓。途中遭遇乌拉部伏击,褚英和代善奋力迎敌,而舒尔哈奇却率领部队在远处观望,待到乌拉兵败之后,他又未及时派兵拦截,让乌拉部得以撤退。乌拉能够派兵伏击,很可能就是舒尔哈奇命人提前通知。
舒尔哈奇的这些举动努尔哈赤早就看在眼里了,班师回来后他依然赐给弟弟达尔汉巴图鲁,但是却对弟弟两个部下常书和纳奇布动手。舒尔哈奇以死相抗,努尔哈赤才免了二人之死,但是却剥夺了舒尔哈奇领兵的权力,还没收了他大量的财产。
权力被架空的舒尔哈奇自然是不甘心,跟自己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秘密策划,准备借助明朝的力量对抗努尔哈赤。他率部逃到了明朝边疆军事重镇铁岭附近黑扯木重新开辟革命根据地,企图以星星之火燎原。
遗憾的是,天朝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并未在关键时刻给予舒尔哈赤军事支援。努尔哈赤果断出击,镇压了舒尔哈奇的叛乱,他的长子和三子被处死,谋臣乌尔坤被活活火烧至死,二子代善因未参与被皇太极求情才得以免死。至于舒尔哈奇本人,史书上说:“后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於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万历三十九年),享年四十有八。”关于他的死,传闻就残忍多了,说舒尔哈奇被囚禁在一间狭小的密室里面,用铁给他铸造了一个盔甲,盔甲上只有两个孔,分别排大小便。密室只留一个洞往里面送食物。舒尔哈齐被活活折磨两年,在绝望中死去。
所谓天家无私情,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君临天下。从古至今,纵观所有走向成功的人,手段和谋虑必须兼备。心胸狭隘容易众叛亲离,宽容仁慈容易又难以铲除异己,凡事要有个度。努尔哈赤下决心打倒舒尔哈奇,我想内心也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弟弟是他最信任的人,也陪伴他走过最艰苦的岁月,所以正如史料记载,努尔哈赤赐舒尔哈齐财物最为丰厚,把能给的一切都给了他,唯一没有给的就是手里的权利了,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线。舒尔哈齐最终还是触碰了努尔哈赤的底限,努尔哈赤迅速地铲除了异己。但对于弟弟也没有赶尽杀绝,最后还是留下了阿敏和济尔哈朗。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王之一。
【李成梁服软】
舒尔哈奇的虽因权力斗争而死,但李成梁的背后挑唆也起了很大作用。舒尔哈齐还天真地以为李成梁是个坚固的靠山,只是他不知道此时的李成梁已经不是当年威震辽东的总兵大人,而是贪图享乐的宁远伯。
平定内乱后,倒是努尔哈赤的部队开始蠢蠢欲动,战争似乎一触即发。最终,李成梁下令抛弃宽甸六堡,抛弃这个他辛辛苦苦缔造的坚固防线,很多当地的居民不愿意撤退,李成梁竟然下令以屠杀的方式强迫军民后退,被称为“八百里新疆”的宽甸六堡,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落入努尔哈赤的手里。
后世的人都想不明白,李成梁为何要放弃宽甸六堡?这段历史记载比较少,不过可以用熊廷弼可以看出一二。同为军人出身的熊廷弼认为,李成梁再镇守辽东的时候已是衰暮之年,不复当年之勇,想着保全名节而不思进取,加上奴酋恭顺孝敬,不仅不加压制还数次为之美言。至后来,甚至以弃地保太平。
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李成梁也有他的无奈。如果努尔哈赤攻打宽甸六堡防御工事,李成梁必然要挂帅征讨。辽东当时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许多人将罪责归咎于李成梁,实际上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脆弱的大明王朝已没有足够能力保证边疆的军事开支。以前,李成梁威名赫赫,那是因为背后有个张居正力挺他,所谓内有贤相、外有良将,兵锋所指,岂有不胜之理?现在朝廷里尽是那帮天天捣乱搅屎的东林党,为个低能储君整天闹腾个不停,国事焉能不坏?
李成梁再次镇守辽东的时候,他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万万没有想到努尔哈赤可以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统一建州,剑指海西,威慑女真。这期间,李成梁曾经出使过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还特别搞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也是这次阅兵仪式让李成梁惊得目瞪口呆,那骑在战马上威风八面的努尔哈赤仿佛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军队的组成和作战方式,几乎都深得自己的真传。
历史没有说,但是可以推敲出李成梁胆怯了,他无法保证自己耄耋之年还能战胜这个和自己当年一样强大的敌人。正面打不过,他想到的就是用当年惯的手法,从内部分化瓦解。只是没有想到努尔哈赤在面对自己亲兄弟时都能依然选择残酷镇压,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敌人,李成梁除了感叹自己养虎为患,别无他法。
当舒尔哈奇被镇压后,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演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看懂的一出戏。努尔哈赤准备出兵攻打李成梁,李成梁缺兵少将,摆在他面前就两个选择:一种是带领老弱残兵奋力迎战,战死沙场;一种是主动让出宽甸六堡,让建州女真从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他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成梁选择了屈服,也许很多人会骂他不忠不义,愧对了明朝,可是李成梁战死沙场,就一定可以被当时的人称颂吗?后来的孙传庭,卢象生,哪个不是血染沙场的铁铮铮汉子。尤其是孙传庭,被农民军分尸的那一刻,多少历史迷为之痛心,遇到崇祯那样的昏君是这位名将一生的悲哀。
李成梁的选择至少是对他自己最有益的,他和平地卸任,最后风光地死去,只是他没有勇气提前去面对这个未来可能到来的灾难,从而让大明王朝的子民深陷这个巨大的灾难之中。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再厉害的将领也要有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支撑,张居正被清算,李成梁被言官弹劾,这一切都让他看到了帝王的残酷、政治的险恶,也让他寒透了心。
万历三十六年,年龄高达八十三岁的李成梁被朝廷罢免。在他复出镇守辽东的八年里,虽无大作为,但也保证了辽东八年的和平,或许努尔哈赤对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还是有所忌惮。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死后第二年努尔哈赤正式建国,与明朝成对立之势,也拉开了与明朝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在这三十年中,几乎再没有出现一个能像李成梁那样独当一面的良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拉拢下,像早期归附努尔哈赤的苏克苏浒部的常书同志就渐渐跟他打成一片了,甚至连褚英都跟他走得很近;在外部,把女儿嫁给了布占泰同志,成了他的岳父;接着他又娶了布占泰同志的妹妹,然后他又成了布占泰的妹夫,跟乌拉关系也不错。但这些都靠不住,最重要的一层关系还是明朝。
努尔哈赤的壮大,明朝不是没有警惕。在努尔哈赤跟哈达作战,闹得边疆鸡犬不宁的时候,明朝又于万历二十九年重新启用李成梁,希望他能打掉这个大老虎。可是此时的李成梁已经是七十六岁的高龄了,这让人不禁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李成梁在任后的八年内,辽东又恢复了平静。这倒不是他老人家的功劳,而是闹事的首领基本都死了,唯一一个还活蹦乱跳的,他又制服不了。不过努尔哈赤跟李成梁的关系非凡,老上司的面子他还是给了一点,但是照样在他眼皮底下吞并了辉发部。要是当年,李成梁一定会率领大军压境,好好收拾一下这个后生之辈。但此时的他老骥伏枥,纵有千里之志,也只能望洋兴叹。
李成梁也不是无所事事,明着用武不行,那就阴着用计,从内部瓦解他们。李成梁对舒尔哈奇不断示好,还让李如柏娶了舒尔哈奇的女儿,结成女儿亲家。有了李成梁的暗中支持,舒尔哈奇的胆子也就越大了。上面提到,乌拉部的蜚悠城主动归附努尔哈赤,舒尔哈奇被派去护送来降的百姓。途中遭遇乌拉部伏击,褚英和代善奋力迎敌,而舒尔哈奇却率领部队在远处观望,待到乌拉兵败之后,他又未及时派兵拦截,让乌拉部得以撤退。乌拉能够派兵伏击,很可能就是舒尔哈奇命人提前通知。
舒尔哈奇的这些举动努尔哈赤早就看在眼里了,班师回来后他依然赐给弟弟达尔汉巴图鲁,但是却对弟弟两个部下常书和纳奇布动手。舒尔哈奇以死相抗,努尔哈赤才免了二人之死,但是却剥夺了舒尔哈奇领兵的权力,还没收了他大量的财产。
权力被架空的舒尔哈奇自然是不甘心,跟自己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秘密策划,准备借助明朝的力量对抗努尔哈赤。他率部逃到了明朝边疆军事重镇铁岭附近黑扯木重新开辟革命根据地,企图以星星之火燎原。
遗憾的是,天朝从来都是靠不住的,并未在关键时刻给予舒尔哈赤军事支援。努尔哈赤果断出击,镇压了舒尔哈奇的叛乱,他的长子和三子被处死,谋臣乌尔坤被活活火烧至死,二子代善因未参与被皇太极求情才得以免死。至于舒尔哈奇本人,史书上说:“后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於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万历三十九年),享年四十有八。”关于他的死,传闻就残忍多了,说舒尔哈奇被囚禁在一间狭小的密室里面,用铁给他铸造了一个盔甲,盔甲上只有两个孔,分别排大小便。密室只留一个洞往里面送食物。舒尔哈齐被活活折磨两年,在绝望中死去。
所谓天家无私情,一将功成万骨枯,更何况是君临天下。从古至今,纵观所有走向成功的人,手段和谋虑必须兼备。心胸狭隘容易众叛亲离,宽容仁慈容易又难以铲除异己,凡事要有个度。努尔哈赤下决心打倒舒尔哈奇,我想内心也经历了痛苦的挣扎。弟弟是他最信任的人,也陪伴他走过最艰苦的岁月,所以正如史料记载,努尔哈赤赐舒尔哈齐财物最为丰厚,把能给的一切都给了他,唯一没有给的就是手里的权利了,这也是他最后的底线。舒尔哈齐最终还是触碰了努尔哈赤的底限,努尔哈赤迅速地铲除了异己。但对于弟弟也没有赶尽杀绝,最后还是留下了阿敏和济尔哈朗。阿敏是四大贝勒之一,济尔哈朗是清初八大铁帽王之一。
【李成梁服软】
舒尔哈奇的虽因权力斗争而死,但李成梁的背后挑唆也起了很大作用。舒尔哈齐还天真地以为李成梁是个坚固的靠山,只是他不知道此时的李成梁已经不是当年威震辽东的总兵大人,而是贪图享乐的宁远伯。
平定内乱后,倒是努尔哈赤的部队开始蠢蠢欲动,战争似乎一触即发。最终,李成梁下令抛弃宽甸六堡,抛弃这个他辛辛苦苦缔造的坚固防线,很多当地的居民不愿意撤退,李成梁竟然下令以屠杀的方式强迫军民后退,被称为“八百里新疆”的宽甸六堡,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落入努尔哈赤的手里。
后世的人都想不明白,李成梁为何要放弃宽甸六堡?这段历史记载比较少,不过可以用熊廷弼可以看出一二。同为军人出身的熊廷弼认为,李成梁再镇守辽东的时候已是衰暮之年,不复当年之勇,想着保全名节而不思进取,加上奴酋恭顺孝敬,不仅不加压制还数次为之美言。至后来,甚至以弃地保太平。
确实是这个道理,但是李成梁也有他的无奈。如果努尔哈赤攻打宽甸六堡防御工事,李成梁必然要挂帅征讨。辽东当时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许多人将罪责归咎于李成梁,实际上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脆弱的大明王朝已没有足够能力保证边疆的军事开支。以前,李成梁威名赫赫,那是因为背后有个张居正力挺他,所谓内有贤相、外有良将,兵锋所指,岂有不胜之理?现在朝廷里尽是那帮天天捣乱搅屎的东林党,为个低能储君整天闹腾个不停,国事焉能不坏?
李成梁再次镇守辽东的时候,他看到了让他震惊的一幕,万万没有想到努尔哈赤可以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中脱颖而出,统一建州,剑指海西,威慑女真。这期间,李成梁曾经出使过建州女真,努尔哈赤还特别搞了一次盛大的阅兵仪式,也是这次阅兵仪式让李成梁惊得目瞪口呆,那骑在战马上威风八面的努尔哈赤仿佛就是年轻时候的自己。军队的组成和作战方式,几乎都深得自己的真传。
历史没有说,但是可以推敲出李成梁胆怯了,他无法保证自己耄耋之年还能战胜这个和自己当年一样强大的敌人。正面打不过,他想到的就是用当年惯的手法,从内部分化瓦解。只是没有想到努尔哈赤在面对自己亲兄弟时都能依然选择残酷镇压,这样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敌人,李成梁除了感叹自己养虎为患,别无他法。
当舒尔哈奇被镇压后,努尔哈赤与李成梁之间演了一个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看懂的一出戏。努尔哈赤准备出兵攻打李成梁,李成梁缺兵少将,摆在他面前就两个选择:一种是带领老弱残兵奋力迎战,战死沙场;一种是主动让出宽甸六堡,让建州女真从此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他自己也可以明哲保身。在这个关键时刻,李成梁选择了屈服,也许很多人会骂他不忠不义,愧对了明朝,可是李成梁战死沙场,就一定可以被当时的人称颂吗?后来的孙传庭,卢象生,哪个不是血染沙场的铁铮铮汉子。尤其是孙传庭,被农民军分尸的那一刻,多少历史迷为之痛心,遇到崇祯那样的昏君是这位名将一生的悲哀。
李成梁的选择至少是对他自己最有益的,他和平地卸任,最后风光地死去,只是他没有勇气提前去面对这个未来可能到来的灾难,从而让大明王朝的子民深陷这个巨大的灾难之中。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再厉害的将领也要有个强大的国家在背后支撑,张居正被清算,李成梁被言官弹劾,这一切都让他看到了帝王的残酷、政治的险恶,也让他寒透了心。
万历三十六年,年龄高达八十三岁的李成梁被朝廷罢免。在他复出镇守辽东的八年里,虽无大作为,但也保证了辽东八年的和平,或许努尔哈赤对这位戎马一生的将军还是有所忌惮。万历四十三年,李成梁去世,死后第二年努尔哈赤正式建国,与明朝成对立之势,也拉开了与明朝长达三十年的战争。在这三十年中,几乎再没有出现一个能像李成梁那样独当一面的良将。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