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满清浮沉四百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爹,还俘虏他的老婆,在这里的情况下,刘邦依然闭门不战。项羽没有办法,来到城下骂刘邦小人,废物,指名道姓要跟刘邦单挑。结果刘邦喝完一杯茶,站在城楼上一口气列举了项羽十大罪状,说得条条有理,最后还来了句“老子斗智不斗不斗勇!”你们看看,这样沉得住气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被打倒。
再回头看看贺世贤,开始还是选择承受,但是努尔哈赤这边派人轮流上阵开骂,中间不停歇,跟新闻联播一样,想换台都不行。贺世贤郁闷地喝了一天的酒,第二天终于忍不住了,贸然率一千精骑出西城迎战,这就中了努尔哈赤的激将法。
贺世贤的精骑兵跟八旗的护军是同个类型,装备的武器都是锋利的近战和弓箭类武器,主要是用来干扰对方步兵方阵,并在对方溃败后进行人头收割的。如果面对面进行阵战,贺世贤的部队就是鸡蛋碰石头。所以熊廷弼做经略的时候,每当八旗攻城,都是让他在不远处干扰八旗进攻,平时就让他去屠杀女真耕种的百姓,这样才能发挥贺世贤精骑兵的威力。
他刚一出城,代善和阿敏就率部开始包围贺世贤。几个回合冲击下来,贺世贤身中十四箭,都快被射成马蜂窝了,只能率部退守西门。这个时候城内的女真内应打开了东门的吊桥,努尔哈赤的步兵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木板,在长甲兵的抵挡下,迅速越过沟壑涌进城内,双方随即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贺世贤后有骑兵追击,前有步兵堵门,进退维谷。他挥舞着铁鞭做最后的挣扎,又中数箭坠马而亡。尤世功率部血战至西门救贺世贤,寡不敌众,殊死拼杀片刻也战死。
号称拥有七万人防守的沈阳城,顷刻间死尸遍地,血流成河。最可悲的莫过于贺世贤战死后,朝廷言官诋毁他降敌了,不给其家人任何补恤。贺世贤,凡尘中一个孤儿,是被杂役抚养成人,参军后作战勇猛,一直升到总兵官。在沈阳包围战他轻敌出战,确实要负责任。可是经略袁应泰,心怀偏见,认为贺世贤历经多次鏖战不死,有贪生拍死之嫌,曾一度想用尚方宝剑将其斩杀。有过这样的羞辱,在面对八旗的挑衅,你让贺世贤如何从容面对,他借酒消愁隐忍一天,可以窥视出其内心挣扎。兵败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无颜面对袁应泰,不是愧对,而是不想再被其凌辱,只能一心求死。
袁应泰奏报朝廷称贺世贤生死未知。之后言官抓住机会,发挥个人想象力,流言蜚语不久广为传播,演绎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贺世贤主动投降,被后金直接砍了;另一个版本说贺世贤一人逃到木梨山的地方,饮酒后感觉羞愧头投涯而死。据后来贺世贤的家丁张贤回忆,当时一个叫何世延的参将随贺世贤出战,贺世贤战死,他随即率领部众投降,当时很多人以讹传讹,认为那个人就是贺世贤。但是朝廷却依旧没有给贺世贤平反,连半分钱的补恤都没有发放给他的家人。
一代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这难免让那些心怀为国精忠的人感到心寒。
[辽阳沦陷]
沈阳被围后,袁应泰令其他总兵火速支援,可是除了周敦吉、秦邦屏等人比较积极外,其他人都不是很积极。等到一群人行军到浑河附近,就得知沈阳已经沦陷。这个时候总兵陈策建议班师回去,再去支援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其他爱国将士已经失去理智了,尤其是周敦吉和秦邦屏,他们认为既然来支援,现在又回去算什么,作为将士不就是要跟敌人战斗到底吗?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要结合实际局势啊。沈阳沦陷了,敌人现在正等着围点打援。
众将士吵成一团,最后由周敦吉和秦邦屏率川军两万余人先度过浑河,在北岸安营扎寨。努尔哈赤立刻派出右翼四旗进攻周敦吉部队。没等到步兵方阵赶到,八旗护军已经率先发起冲锋,以为这些川军一冲集散,却不想明军骁勇善战,一番冲锋后护军伤亡众多,参将一人、游击两人直接为明军击毙。
看情况不对,八旗护军退后,又调来左翼四旗,排成方阵进行合围。秦邦屏殊死抵抗,八旗士兵伤亡三千多人,这样的血腥场面让努尔哈赤心头不禁感到一丝胆颤。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川军被渐渐蚕食,周敦吉和秦邦屏战死后,部队溃败,被砍死的、落入浑河淹死的不计其数。
北岸战斗完毕,八旗迅速挺进浑HN岸,包围陈策和童仲揆率领的ZJ营。ZJ营利用建立的堡垒,用火器攻击八旗兵。努尔哈赤令他的盾车走在前面,逐步推进。就在这危机关头,朱万良和姜弼率领的三万大军却安营于不远处的白塔铺,只派了三百骑兵过来象征性骚扰一下,看到八旗兵过来迎击,转头跑得比兔子还快。ZJ营的士兵弹药耗尽,便布阵进行肉搏战。陈策的部队身披重甲,手持上矛大刀,防御力非常强悍。努尔哈赤让自己的盾兵配合弓箭手排成方阵对决,又令自己的护军在两边迂回攻击。明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依然血战不降,直至陈策、童仲揆战死,军队才出现大溃败。朱万良、姜弼闻讯率部立刻逃回辽阳,算是完整保存了这几万人。
袁应泰恨不得立刻砍了他,但现在将领几近损失殆尽,只好让朱万良戴罪立功。
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仅仅修整五天又进攻辽阳。袁应泰派兵出城四面列阵迎战,本来兵就不多,还分兵迎战,大军殊死抵抗一昼夜,第二天西门破,八旗军涌入城内,双方展开肉搏战,直至全军覆没,辽阳继而沦陷。袁应泰痛哭流涕,拔剑自刎。其他战死的将领士兵不计其数。
袁应泰确实不懂兵,面对努尔哈赤来势凶猛的进攻,不懂避其锋芒,只知一味迎敌。虽然明军火器在城外布阵攻击效果最好,可是努尔哈赤的步兵方阵在平地布阵攻击也是最佳。此外,火器的直线攻击多为盾车抵挡,而女真兵弓箭的投射却能很好地打击明军。
错误的指挥导致熊廷弼一年多辛苦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
读历史,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袁应泰有些做法还是不得人心。从前面提到的招抚流民就存在问题,招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也要把握尺寸。在民族矛盾依旧激化的时候,不分差别地招抚汉人、蒙古人和女真人,出发点是好的。但那些流民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谁能真愿意为你袁经略卖命呢?至于被招抚的人当中有间谍,还有偷窃等等这些引起的矛盾,即使不是袁应泰希望看到的,也是因为他而造成的。此外还有临战换将,那些将领毕竟是熊廷弼调教了一年多,将领和士兵之间也达到了一定的默契度,结果他来了,感觉不行的都换了,连贺世贤也想动手换,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大家本着共同的目标,并非就要像史书上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选择那样做是因为主帅没用或者说不够自信,否则天下将领皆可为己所用对不对?
袁应泰做得最不合理、最过分的事情,是把辽东那些犯罪的汉人妻女配给那些投降的夷人。试想一下,你如果是生活在当时辽东的汉人,你看到这样的事情你心里会怎么想?说好的祖国啊母亲,怎么能做这样伤害自己同胞的事情呢?御史张铨极力反对道:“这些人虽然是犯人的家属,但也是中国儿女啊,袁大人你怎么能把他们随意分配给那些蛮夷呢?”在场的犯人家属听到张铨的一番话后,泣不成声!
后来,张铨被俘虏,努尔哈赤欣赏他的才华,想将其圈养,然后通过洗脑让其为自己所用。张铨见到努尔哈赤后,拒不下跪,嘴里还不停地喊道:“打倒努尔哈赤,大明王朝终将取得胜利!”喊完之后,还不忘对着一旁的李永芳怒目而视。在努尔哈赤攻打明朝这段时间,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策反。张铨被俘的这段时间,李永芳对着他整天好说歹说不停,可是张铨就是不买账。
努尔哈赤是爱才的人,打心底很想留下这个人为自己所用,可是张铨一进了他的大营就开通了狂暴模式,骂个不停。连押送他的侍卫都快听不下去,刀锋已经慢慢嵌入脖颈。努尔哈赤看着张铨长叹一声道:“你不战而降,本应优待,但是你现在一心求死,渴望尽忠,那恩养你也没有无意。”于是下令处死张铨。
在一旁的皇太极爱惜张铨,便开口劝道:“昔日宋徽宗、宋钦宗降我大金,也屈膝跪拜大金皇帝,后来不仅没杀他们,还给他们封了王,你为何就不愿意像他们两个一样跪拜大汗呢?我是希望你能活下来,所以这样劝你。”
张铨还是没有选择投降后金,苟且偷生。临死之前,张铨对着大明王朝的国都跪拜,伤心地向着故国和君主辞行;又对着自己家乡的方向跪拜,遥隔千里向年迈的父母挥别,然后被缢死。
辽沈丢失,朝廷一时间又吵翻天了。出了这样的大事,总得要有人负责,前方将士全部死亡殆尽,免于责难,只能找活着的人了。大家如果记得之前说的内容,也应该能猜到背黑锅的就是那三个逗比言官,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还有一个幕后主使姚宗文。三个逗比连降三级,姚宗文罢官滚蛋,至此朝廷总算是安宁一点。
处理完了相关人等,辽东问题还是要解决,经过大家廷议,一直认为这个烂摊子还是交给熊廷弼最适合,他最适合给人擦屁股。熊廷弼再三拒绝不愿意,但是朝廷坚决要他收拾这个烂摊子。天真的熊廷弼又提出了自己的三方建置的治辽方案,为了实现这个方案,他要二十万大军、尚方宝剑、以及决断权,这些朝廷想都没想,全部答应。
朝廷想都没想,不是因为信任他,而是压根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说好让他一个人决断,结果又给他配了一个政委王化贞同志。
二人一到辽东就开始互掐起来,一场更大的悲剧又要上演。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爹,还俘虏他的老婆,在这里的情况下,刘邦依然闭门不战。项羽没有办法,来到城下骂刘邦小人,废物,指名道姓要跟刘邦单挑。结果刘邦喝完一杯茶,站在城楼上一口气列举了项羽十大罪状,说得条条有理,最后还来了句“老子斗智不斗不斗勇!”你们看看,这样沉得住气的人,怎么可能轻易被打倒。
再回头看看贺世贤,开始还是选择承受,但是努尔哈赤这边派人轮流上阵开骂,中间不停歇,跟新闻联播一样,想换台都不行。贺世贤郁闷地喝了一天的酒,第二天终于忍不住了,贸然率一千精骑出西城迎战,这就中了努尔哈赤的激将法。
贺世贤的精骑兵跟八旗的护军是同个类型,装备的武器都是锋利的近战和弓箭类武器,主要是用来干扰对方步兵方阵,并在对方溃败后进行人头收割的。如果面对面进行阵战,贺世贤的部队就是鸡蛋碰石头。所以熊廷弼做经略的时候,每当八旗攻城,都是让他在不远处干扰八旗进攻,平时就让他去屠杀女真耕种的百姓,这样才能发挥贺世贤精骑兵的威力。
他刚一出城,代善和阿敏就率部开始包围贺世贤。几个回合冲击下来,贺世贤身中十四箭,都快被射成马蜂窝了,只能率部退守西门。这个时候城内的女真内应打开了东门的吊桥,努尔哈赤的步兵带着事先准备好的木板,在长甲兵的抵挡下,迅速越过沟壑涌进城内,双方随即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贺世贤后有骑兵追击,前有步兵堵门,进退维谷。他挥舞着铁鞭做最后的挣扎,又中数箭坠马而亡。尤世功率部血战至西门救贺世贤,寡不敌众,殊死拼杀片刻也战死。
号称拥有七万人防守的沈阳城,顷刻间死尸遍地,血流成河。最可悲的莫过于贺世贤战死后,朝廷言官诋毁他降敌了,不给其家人任何补恤。贺世贤,凡尘中一个孤儿,是被杂役抚养成人,参军后作战勇猛,一直升到总兵官。在沈阳包围战他轻敌出战,确实要负责任。可是经略袁应泰,心怀偏见,认为贺世贤历经多次鏖战不死,有贪生拍死之嫌,曾一度想用尚方宝剑将其斩杀。有过这样的羞辱,在面对八旗的挑衅,你让贺世贤如何从容面对,他借酒消愁隐忍一天,可以窥视出其内心挣扎。兵败后,他第一个想到的是无颜面对袁应泰,不是愧对,而是不想再被其凌辱,只能一心求死。
袁应泰奏报朝廷称贺世贤生死未知。之后言官抓住机会,发挥个人想象力,流言蜚语不久广为传播,演绎出两个版本。一个版本说贺世贤主动投降,被后金直接砍了;另一个版本说贺世贤一人逃到木梨山的地方,饮酒后感觉羞愧头投涯而死。据后来贺世贤的家丁张贤回忆,当时一个叫何世延的参将随贺世贤出战,贺世贤战死,他随即率领部众投降,当时很多人以讹传讹,认为那个人就是贺世贤。但是朝廷却依旧没有给贺世贤平反,连半分钱的补恤都没有发放给他的家人。
一代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这难免让那些心怀为国精忠的人感到心寒。
[辽阳沦陷]
沈阳被围后,袁应泰令其他总兵火速支援,可是除了周敦吉、秦邦屏等人比较积极外,其他人都不是很积极。等到一群人行军到浑河附近,就得知沈阳已经沦陷。这个时候总兵陈策建议班师回去,再去支援已经没有意义了。可是其他爱国将士已经失去理智了,尤其是周敦吉和秦邦屏,他们认为既然来支援,现在又回去算什么,作为将士不就是要跟敌人战斗到底吗?
这个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要结合实际局势啊。沈阳沦陷了,敌人现在正等着围点打援。
众将士吵成一团,最后由周敦吉和秦邦屏率川军两万余人先度过浑河,在北岸安营扎寨。努尔哈赤立刻派出右翼四旗进攻周敦吉部队。没等到步兵方阵赶到,八旗护军已经率先发起冲锋,以为这些川军一冲集散,却不想明军骁勇善战,一番冲锋后护军伤亡众多,参将一人、游击两人直接为明军击毙。
看情况不对,八旗护军退后,又调来左翼四旗,排成方阵进行合围。秦邦屏殊死抵抗,八旗士兵伤亡三千多人,这样的血腥场面让努尔哈赤心头不禁感到一丝胆颤。数量上处于劣势的川军被渐渐蚕食,周敦吉和秦邦屏战死后,部队溃败,被砍死的、落入浑河淹死的不计其数。
北岸战斗完毕,八旗迅速挺进浑HN岸,包围陈策和童仲揆率领的ZJ营。ZJ营利用建立的堡垒,用火器攻击八旗兵。努尔哈赤令他的盾车走在前面,逐步推进。就在这危机关头,朱万良和姜弼率领的三万大军却安营于不远处的白塔铺,只派了三百骑兵过来象征性骚扰一下,看到八旗兵过来迎击,转头跑得比兔子还快。ZJ营的士兵弹药耗尽,便布阵进行肉搏战。陈策的部队身披重甲,手持上矛大刀,防御力非常强悍。努尔哈赤让自己的盾兵配合弓箭手排成方阵对决,又令自己的护军在两边迂回攻击。明军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依然血战不降,直至陈策、童仲揆战死,军队才出现大溃败。朱万良、姜弼闻讯率部立刻逃回辽阳,算是完整保存了这几万人。
袁应泰恨不得立刻砍了他,但现在将领几近损失殆尽,只好让朱万良戴罪立功。
三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仅仅修整五天又进攻辽阳。袁应泰派兵出城四面列阵迎战,本来兵就不多,还分兵迎战,大军殊死抵抗一昼夜,第二天西门破,八旗军涌入城内,双方展开肉搏战,直至全军覆没,辽阳继而沦陷。袁应泰痛哭流涕,拔剑自刎。其他战死的将领士兵不计其数。
袁应泰确实不懂兵,面对努尔哈赤来势凶猛的进攻,不懂避其锋芒,只知一味迎敌。虽然明军火器在城外布阵攻击效果最好,可是努尔哈赤的步兵方阵在平地布阵攻击也是最佳。此外,火器的直线攻击多为盾车抵挡,而女真兵弓箭的投射却能很好地打击明军。
错误的指挥导致熊廷弼一年多辛苦经营的成果毁于一旦。
读历史,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袁应泰有些做法还是不得人心。从前面提到的招抚流民就存在问题,招抚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也要把握尺寸。在民族矛盾依旧激化的时候,不分差别地招抚汉人、蒙古人和女真人,出发点是好的。但那些流民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谁能真愿意为你袁经略卖命呢?至于被招抚的人当中有间谍,还有偷窃等等这些引起的矛盾,即使不是袁应泰希望看到的,也是因为他而造成的。此外还有临战换将,那些将领毕竟是熊廷弼调教了一年多,将领和士兵之间也达到了一定的默契度,结果他来了,感觉不行的都换了,连贺世贤也想动手换,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大家本着共同的目标,并非就要像史书上说的“一朝天子一朝臣”,选择那样做是因为主帅没用或者说不够自信,否则天下将领皆可为己所用对不对?
袁应泰做得最不合理、最过分的事情,是把辽东那些犯罪的汉人妻女配给那些投降的夷人。试想一下,你如果是生活在当时辽东的汉人,你看到这样的事情你心里会怎么想?说好的祖国啊母亲,怎么能做这样伤害自己同胞的事情呢?御史张铨极力反对道:“这些人虽然是犯人的家属,但也是中国儿女啊,袁大人你怎么能把他们随意分配给那些蛮夷呢?”在场的犯人家属听到张铨的一番话后,泣不成声!
后来,张铨被俘虏,努尔哈赤欣赏他的才华,想将其圈养,然后通过洗脑让其为自己所用。张铨见到努尔哈赤后,拒不下跪,嘴里还不停地喊道:“打倒努尔哈赤,大明王朝终将取得胜利!”喊完之后,还不忘对着一旁的李永芳怒目而视。在努尔哈赤攻打明朝这段时间,他主要的工作就是策反。张铨被俘的这段时间,李永芳对着他整天好说歹说不停,可是张铨就是不买账。
努尔哈赤是爱才的人,打心底很想留下这个人为自己所用,可是张铨一进了他的大营就开通了狂暴模式,骂个不停。连押送他的侍卫都快听不下去,刀锋已经慢慢嵌入脖颈。努尔哈赤看着张铨长叹一声道:“你不战而降,本应优待,但是你现在一心求死,渴望尽忠,那恩养你也没有无意。”于是下令处死张铨。
在一旁的皇太极爱惜张铨,便开口劝道:“昔日宋徽宗、宋钦宗降我大金,也屈膝跪拜大金皇帝,后来不仅没杀他们,还给他们封了王,你为何就不愿意像他们两个一样跪拜大汗呢?我是希望你能活下来,所以这样劝你。”
张铨还是没有选择投降后金,苟且偷生。临死之前,张铨对着大明王朝的国都跪拜,伤心地向着故国和君主辞行;又对着自己家乡的方向跪拜,遥隔千里向年迈的父母挥别,然后被缢死。
辽沈丢失,朝廷一时间又吵翻天了。出了这样的大事,总得要有人负责,前方将士全部死亡殆尽,免于责难,只能找活着的人了。大家如果记得之前说的内容,也应该能猜到背黑锅的就是那三个逗比言官,冯三元、张修德、魏应嘉,还有一个幕后主使姚宗文。三个逗比连降三级,姚宗文罢官滚蛋,至此朝廷总算是安宁一点。
处理完了相关人等,辽东问题还是要解决,经过大家廷议,一直认为这个烂摊子还是交给熊廷弼最适合,他最适合给人擦屁股。熊廷弼再三拒绝不愿意,但是朝廷坚决要他收拾这个烂摊子。天真的熊廷弼又提出了自己的三方建置的治辽方案,为了实现这个方案,他要二十万大军、尚方宝剑、以及决断权,这些朝廷想都没想,全部答应。
朝廷想都没想,不是因为信任他,而是压根没把他的话当回事。说好让他一个人决断,结果又给他配了一个政委王化贞同志。
二人一到辽东就开始互掐起来,一场更大的悲剧又要上演。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