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贾蔷的平淡人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贾蔷在翰林院的人缘很好,他年纪小,嘴巴甜,没事的时候,帮着一帮老前辈整理抄写文书什么的,加上他老师孙文礼孙先生人缘也好,翰林院的人也愿意照拂他,提点他一些道理,比如说,起草公文的一般格式,看上面的意思怎么样改变文书上的措辞之类的。翰林院虽然论品级,最高也就是五品,可是,真说起来,最不能得罪的也是翰林院,翰林院的职权中,有一项,就是修史,没准你哪天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态度有问题,史书上就能说你一句狂悖无礼什么的。另外,翰林院是清流的根据地,他们是有着风闻奏事的资格的,这一点,连皇帝都没办法,毕竟,阻塞言路,不听劝谏这个罪名,哪怕是皇帝也不想背。当然,也没什么人会刻意跟皇帝过不去,很多时候,揪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过是为了让皇帝显示他的宽宏大度,善于纳谏罢了。
翰林院的工作很轻松,文渊阁里的书很多,不乏孤本善本,上辈子想要看一眼都是不能的,尤其,那个年代,除了专门研究这玩意的,谁还专门看这些啊,就算那时候想要看看古人的智慧,他们也更喜欢看什么百家讲坛出来的一堆叫兽砖家出的什么正说,解密啥的,毕竟,有几个能把生涩的文言文当作课后读物的。贾蔷对文渊阁里的书最感兴趣的不是别的,而是历朝历代的史书。
自他发蒙开始,也看过几本史书,不过是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罢了,对于宋朝之后的历史知道的只是个大概,比如说,元朝被明朝推翻了,然后,明朝有了衰颓之势的时候,那位史上出了名的荒唐木工皇帝天启帝居然奋发了起来,可惜的是,这家伙没活几年,就死了,因为没有子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崇祯,崇祯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可惜的是,他命不好。他老哥太能干了,导致他无论干什么,别人都觉得他不如他哥,他愤愤之下,变得更加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将他老哥留下来的臣子一个个找茬子都给赶走了。这也没什么,天启帝给他弟弟留下来的家当还是很丰富的,可惜,老天也不开眼,连年天灾*,终于将国库祸害了个干净,加上吏治比起以前更加败坏了,所谓官逼民反,到处都有人杀官造反,这边还在手忙脚乱地平叛呢,那边,后金又打进了山海关,而北京城又被一路叛军给攻下了,崇祯皇帝还是没有逃掉煤山自缢的命运。而那路叛军将北京城劫掠了一番,叛军首领才坐上了龙庭,结果就被后金打了进来,勉强守了一个多月,终于守不住了,再次将皇宫洗劫了一番,仓皇而逃。而后金因为攻城花了太长时间,结果进了城就宣布屠城三日,以振士气,北京城几乎被变成了死城。
与此同时,本朝太祖在关中揭竿而起,很快得到了四方相应,将各路叛军一一平定,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后金。后金军队节节败退,不得已放弃了已经被定为都城的北京城,为了不便宜敌人,他们败走前放了一把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紫禁城。太祖派遣麾下一路追击,硬是将后金又赶回了长白山,却因为后力不继,停止了继续北伐,只是派人在山海关外筑城拒敌。因为北京城被毁,自然是做不得都城了,加上太祖祖籍关中,又被几个有名的和尚道士共同点了龙脉,于是便定都长安,国号为靖。
贾蔷研究了很久这段历史,要不是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不符合时代的迹象的话,他都以为这是一部起点穿越男改朝换代的故事了。
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开国史,贾蔷对历史也就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经常泡在史书里,每个月都要写的文章也变成了可以说是读史的读后感了。他的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过得两个月,贾珍找了个吉日,请了他回去,开了祠堂,邀请了一帮子贾氏一族的长辈,宣布让贾蔷分府,毕竟,算起来,如今贾府的当家人贾珍跟贾蔷已经出了三服了,又不是亲兄弟分家,再加上上一次的事情,那些贾家的长辈们也是说了几句场面话,什么都是一家人,要和睦相处,互相提携什么的,最后也没反对。既然要分府,自然还要分家产的,尤氏在一边死命地哭穷,贾珍恨不得一脚把尤氏给踹了,最终,从宁国府公帐上分给了贾蔷一万五千两银子,另外,又给了他城外的两处庄子,连同庄子上面下人的身契,一起都给了贾蔷。庄子是尤氏安排的,她耍了个心眼,给的一个是山上的庄子,种的不过是些果树罢了,还有一个是庄子大多是热地,出产不好,不过,贾蔷看了之后,倒是觉得尤氏就是没见识,那地方,分明就是有着地热,稍微整理一下,就是个不错的温泉庄子了,温泉庄子固然不产什么庄稼,可是,在那里种反季节蔬菜,可是连塑料大棚都不用的。宁荣二府的饮食往往是荤多素少,油腻得紧,有个四季出产蔬菜的庄子,怎么都是舒服的。
虽说分到的产业加起来也就两万两不到,不过,一连好些天,尤氏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背地里说贾珍太大方,居然将自家的产业送给外人什么的。贾蓉却是松了一口气,两万里而已,宁国府一年的用度都差不多了,只要用不着再跟贾蔷争,那就当花钱买自己一个舒服就是了。
贾蔷也很高兴,可以说是平白得了笔外快,当下将那一万五千两拿出来作为投资,虽说这年头不像是以前那时候,只要买得起房子,不管是转手还是出租,都能大赚一笔,不过,起码这时候不会因为泡沫经济,让你投资太过失败,血本无归的。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每天待在屋子里,又要保持衣冠整齐,实在是难为人,有几位体态丰硕的,几乎捂出了一身的痱子。翰林院的人虽说都分到了冰敬银子,可是,终究不是冰。贾蔷跟两个和他一块儿做庶吉士的同年从古书上找到了用硝石做冰的方子,花了几两银子,从道观里买了几斤硝石,反正这玩意晒一下就能重复使用,也就不用多买了。于是,翰林院的每个房间里都摆上了冰盆,一个个也都恢复了文人雅士的气度,大袖飘飘,手里头一把折扇慢悠悠地扇着,赞叹道:“这格物之术果然奇妙啊!”这会儿不说是什么奇技淫巧了,将这归类到了格物之术上,对于找到了这个方子的贾蔷他们,一个个更加和善了。
贾蔷在翰林院的人缘很好,他年纪小,嘴巴甜,没事的时候,帮着一帮老前辈整理抄写文书什么的,加上他老师孙文礼孙先生人缘也好,翰林院的人也愿意照拂他,提点他一些道理,比如说,起草公文的一般格式,看上面的意思怎么样改变文书上的措辞之类的。翰林院虽然论品级,最高也就是五品,可是,真说起来,最不能得罪的也是翰林院,翰林院的职权中,有一项,就是修史,没准你哪天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态度有问题,史书上就能说你一句狂悖无礼什么的。另外,翰林院是清流的根据地,他们是有着风闻奏事的资格的,这一点,连皇帝都没办法,毕竟,阻塞言路,不听劝谏这个罪名,哪怕是皇帝也不想背。当然,也没什么人会刻意跟皇帝过不去,很多时候,揪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过是为了让皇帝显示他的宽宏大度,善于纳谏罢了。
翰林院的工作很轻松,文渊阁里的书很多,不乏孤本善本,上辈子想要看一眼都是不能的,尤其,那个年代,除了专门研究这玩意的,谁还专门看这些啊,就算那时候想要看看古人的智慧,他们也更喜欢看什么百家讲坛出来的一堆叫兽砖家出的什么正说,解密啥的,毕竟,有几个能把生涩的文言文当作课后读物的。贾蔷对文渊阁里的书最感兴趣的不是别的,而是历朝历代的史书。
自他发蒙开始,也看过几本史书,不过是史记、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罢了,对于宋朝之后的历史知道的只是个大概,比如说,元朝被明朝推翻了,然后,明朝有了衰颓之势的时候,那位史上出了名的荒唐木工皇帝天启帝居然奋发了起来,可惜的是,这家伙没活几年,就死了,因为没有子嗣,还是把皇位传给了崇祯,崇祯是个很勤政的皇帝,可惜的是,他命不好。他老哥太能干了,导致他无论干什么,别人都觉得他不如他哥,他愤愤之下,变得更加刚愎自用,听不进人言,将他老哥留下来的臣子一个个找茬子都给赶走了。这也没什么,天启帝给他弟弟留下来的家当还是很丰富的,可惜,老天也不开眼,连年天灾*,终于将国库祸害了个干净,加上吏治比起以前更加败坏了,所谓官逼民反,到处都有人杀官造反,这边还在手忙脚乱地平叛呢,那边,后金又打进了山海关,而北京城又被一路叛军给攻下了,崇祯皇帝还是没有逃掉煤山自缢的命运。而那路叛军将北京城劫掠了一番,叛军首领才坐上了龙庭,结果就被后金打了进来,勉强守了一个多月,终于守不住了,再次将皇宫洗劫了一番,仓皇而逃。而后金因为攻城花了太长时间,结果进了城就宣布屠城三日,以振士气,北京城几乎被变成了死城。
与此同时,本朝太祖在关中揭竿而起,很快得到了四方相应,将各路叛军一一平定,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后金。后金军队节节败退,不得已放弃了已经被定为都城的北京城,为了不便宜敌人,他们败走前放了一把大火,几乎烧掉了半个紫禁城。太祖派遣麾下一路追击,硬是将后金又赶回了长白山,却因为后力不继,停止了继续北伐,只是派人在山海关外筑城拒敌。因为北京城被毁,自然是做不得都城了,加上太祖祖籍关中,又被几个有名的和尚道士共同点了龙脉,于是便定都长安,国号为靖。
贾蔷研究了很久这段历史,要不是没有发现其中有什么不符合时代的迹象的话,他都以为这是一部起点穿越男改朝换代的故事了。
研究了很长时间的开国史,贾蔷对历史也就有了很大的兴趣,于是经常泡在史书里,每个月都要写的文章也变成了可以说是读史的读后感了。他的小日子过得悠哉游哉,过得两个月,贾珍找了个吉日,请了他回去,开了祠堂,邀请了一帮子贾氏一族的长辈,宣布让贾蔷分府,毕竟,算起来,如今贾府的当家人贾珍跟贾蔷已经出了三服了,又不是亲兄弟分家,再加上上一次的事情,那些贾家的长辈们也是说了几句场面话,什么都是一家人,要和睦相处,互相提携什么的,最后也没反对。既然要分府,自然还要分家产的,尤氏在一边死命地哭穷,贾珍恨不得一脚把尤氏给踹了,最终,从宁国府公帐上分给了贾蔷一万五千两银子,另外,又给了他城外的两处庄子,连同庄子上面下人的身契,一起都给了贾蔷。庄子是尤氏安排的,她耍了个心眼,给的一个是山上的庄子,种的不过是些果树罢了,还有一个是庄子大多是热地,出产不好,不过,贾蔷看了之后,倒是觉得尤氏就是没见识,那地方,分明就是有着地热,稍微整理一下,就是个不错的温泉庄子了,温泉庄子固然不产什么庄稼,可是,在那里种反季节蔬菜,可是连塑料大棚都不用的。宁荣二府的饮食往往是荤多素少,油腻得紧,有个四季出产蔬菜的庄子,怎么都是舒服的。
虽说分到的产业加起来也就两万两不到,不过,一连好些天,尤氏都觉得自己吃了大亏,背地里说贾珍太大方,居然将自家的产业送给外人什么的。贾蓉却是松了一口气,两万里而已,宁国府一年的用度都差不多了,只要用不着再跟贾蔷争,那就当花钱买自己一个舒服就是了。
贾蔷也很高兴,可以说是平白得了笔外快,当下将那一万五千两拿出来作为投资,虽说这年头不像是以前那时候,只要买得起房子,不管是转手还是出租,都能大赚一笔,不过,起码这时候不会因为泡沫经济,让你投资太过失败,血本无归的。
夏天到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每天待在屋子里,又要保持衣冠整齐,实在是难为人,有几位体态丰硕的,几乎捂出了一身的痱子。翰林院的人虽说都分到了冰敬银子,可是,终究不是冰。贾蔷跟两个和他一块儿做庶吉士的同年从古书上找到了用硝石做冰的方子,花了几两银子,从道观里买了几斤硝石,反正这玩意晒一下就能重复使用,也就不用多买了。于是,翰林院的每个房间里都摆上了冰盆,一个个也都恢复了文人雅士的气度,大袖飘飘,手里头一把折扇慢悠悠地扇着,赞叹道:“这格物之术果然奇妙啊!”这会儿不说是什么奇技淫巧了,将这归类到了格物之术上,对于找到了这个方子的贾蔷他们,一个个更加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