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擎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世因为保密的原因,对于姜田在造船厂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都有点语焉不详,当事人也对此守口如瓶,就算某些后来世界知名的船舶设计大师,在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也只是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么含糊的词汇一带而过。直到一百多年后,许多绝密资料逐渐解禁,人们才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姜田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船舶设计史上,第一个进行科学计算与规划的科学家,同时还开创了流体动力学这个单独的学科,最重要的,就是他解决了钢铁船体的耐腐蚀问题,使得后来铁甲舰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这铁做的船真能浮在水面上吗?”色狼看着黑板上的题目有点发呆,虽说陛下也曾经念叨过这类问题,但是至少现在都还没有实现,可姜田却挑了一个极有难度的课题。
不止是色狼,所有的人在第一眼看见今天的上课内容之后,都有点发懵。不过由于受到了前边三体船的刺激,这帮人没敢急于否认,反倒是有点兴奋的看着姜田。若是真的能解[ 决这个问题,那中华的舰队可就是天下无敌了,到时候别说是开炮轰击,就是撞也能将敌人的船撞成碎片。
姜田找了个脸盆,里边装上多半盆水之后,又拿出两个吃饭用的碟子:“瓷碟子比水重,我们假设它是一艘铁船,如果我们让它装满水然后在放入盆中去,那么碟子会很快的沉底。可如果我们不让水进入碟子当中,那么是不是就能避免沉底的命运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不让水流进盘子里,那么即便是沉重的磁盘或是瓷碗,一样在水面上平稳的漂浮着,这是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在古代却几乎没有人将此现象运用到造船之中,他们难道没有发现这个奇妙的情况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凭借着古代的冶金技术,制造这么一艘钢铁船舶所需要的铁量大到了国家承受不起,同时也无法解决金属制品在海中耐腐蚀的问题,只要这两个拦路虎解决掉,那么纯钢打造的战舰也不是梦想。然后这两个限制了钢铁战舰出现的关键因素,在张韬和姜田这两个穿越者的眼中就不是个问题了,虽然张韬只是抄袭了大炼钢铁时代的一些土法小高炉,但是论起技术水平却也算得上是世界先进,而姜田恰好知道如何为战舰防腐!
“先生我们试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油漆,但是都没办法让一块铁在海水中撑过三个月不生锈!”一名看上去很老成的研究员很遗憾的解释着:“而且一旦生锈,那朽烂的速度比在陆地上快了许多。”
这些人现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对姜田的称呼从大人改成了先生,不知道这是他们有意为之还是自然而然的转变,反正这些人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如此器重这个师弟了,想想也对,陛下可不是那些不干正事的明代皇帝,又怎么会因为裙带关系就重用某个酒囊饭袋呢。
听了他们的抱怨之后姜田笑了笑,在现代意义上的船舶油漆出现之前,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可是自己并不知道那种油漆的配方,就算知道了恐怕也无法大规模制造,所以他的思路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我们无法用油漆阻止钢铁锈烂,那么其实可以用另一种办法来解决,那就是为钢铁找个替死鬼,让这个替死鬼先烂,这不就起到保护作用了嘛!”
接下来姜田只好又开始讲解金属的氧化,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开始着手试验,而试验的原理则十分的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钢铁活泼的金属贴在金属船体表面,让这个玩意充当阳极而被牺牲掉,这个技术在后世有个学名叫做:阴极保护技术。姜田知道这个技术纯属意外,只是因为他的大学寝室中有个航海迷,整天就是唠叨着大航海时代的船舶要是有这个技术,就能提前造出铁甲巡洋舰纵横七海。可是这家伙完全没有考虑船帆动力是否能满足一个纯钢铁打造的战舰。
“什么东西能代替铁皮生锈呢?”那个研究员诧异的追问。
“你们啊……”姜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常见的金属:“你们谁来告诉我这些东西里,最为活泼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东西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的互相瞅了瞅,谁也没敢举手解答这道题。然后姜田也只好摇摇头自己在黑板上的一个词上画了一个圈:“《天工开物》有云:……其性烈如倭故名为倭铅!”
经他这么一说,大伙才恍然大悟,感情这种神奇的东西就在自己的身边,就算还没搞清楚什么阴极、阳极,但是知道了这玩意能拖延钢材的腐烂就行了。
所以姜田修改了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战舰只是在关键位置上安排钢铁装甲和钢制船肋,民用远洋船舶则是铁肋木壳船,主要是为了增加船只的强度而已。但是就这种折中的设计也让那些设计人员头痛了半天,因为金属用量的大增导致了船只超重,不仅重心需要重新计算,就连装载量都受到了了影响,后来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冗余浮力,又不得不加大船只的尺寸,同时还要考虑风浪对船体的影响。尤其是在长宽比被大幅加大之后,船只的纵向强度大幅降低,说的简单点就是太长了容易从中间折了。结果姜田推翻了原先的分仓设计,在主甲板下边增设了一条纵向隔板充当加强筋,为了保证在风浪中船头有足够浮力,便直接设计成了空心的船头,为了抵抗高速时甲板上浪的现象,便让船头向前伸展船舷向外飘,搞到最后一条不是飞剪船的飞剪船就这么出炉了!
说它不是飞剪船是因为姜田一开始就不知道飞剪船是什么东西,这玩意的各种设计完全是在一遍遍的试验下逐渐修改出来的。而说它是飞剪船,乃是这种船型已经和另一个时空中,19世纪才出现的飞剪船相似到了异曲同工的地步,达到一比七以上的长宽比,让这种船能够达到二十节的高速。在这种速度下,海盗们只能望船兴叹,就是各国海军中的快船想追上他都不太可能,这就成了走私贩们最爱使用的交通工具。当然这都是后话,因为光是满足海军的需要,这种船的订单都已经卖到了二十年后,民间根本就没有这种船,结果就是只要让海军盯上的海盗,就算那些水耗子技术再怎么过硬,他们也甭想能逃脱海军的缉捕。所以这款船型最早出名的并不是跨越大洋的速度,而是在中国周边海域肃清海盗时那种压倒性的机动能力。直到几十年后一艘排水量不足一千吨的民用贸易船,创下了从广州出发,117天到达伦敦的速度记录,这才在欧洲引发了轰动,引发了全世界大规模建造和研究飞剪船的热潮。全盛期的代表就是后来江南造船厂下水的,排水量达到3700吨的“虎鲸”号,这是一艘用来横渡太平洋的远洋豪华游轮,最高速度能达到15节,按照中国的标准就是每小时28公里,直到后来蒸汽轮船的大规模出现,这才终结了飞剪船的传奇,只剩下一些私人游艇还有部分采用这种船型。
说到船舶标准上面,姜田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放过这个定制标准的权利,首先就是将后世常用的速度单位换成了公里,毕竟中国不是欧洲,采用海里来换算有点丢人。放在以前也就算了,毕竟姜田是从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时空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必然要有中国远洋贸易... -->>
后世因为保密的原因,对于姜田在造船厂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都有点语焉不详,当事人也对此守口如瓶,就算某些后来世界知名的船舶设计大师,在回忆起那段岁月的时候,也只是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么含糊的词汇一带而过。直到一百多年后,许多绝密资料逐渐解禁,人们才终于知道了事情的大概。姜田不仅是中国乃至世界船舶设计史上,第一个进行科学计算与规划的科学家,同时还开创了流体动力学这个单独的学科,最重要的,就是他解决了钢铁船体的耐腐蚀问题,使得后来铁甲舰的出现成为了可能。
“这铁做的船真能浮在水面上吗?”色狼看着黑板上的题目有点发呆,虽说陛下也曾经念叨过这类问题,但是至少现在都还没有实现,可姜田却挑了一个极有难度的课题。
不止是色狼,所有的人在第一眼看见今天的上课内容之后,都有点发懵。不过由于受到了前边三体船的刺激,这帮人没敢急于否认,反倒是有点兴奋的看着姜田。若是真的能解[ 决这个问题,那中华的舰队可就是天下无敌了,到时候别说是开炮轰击,就是撞也能将敌人的船撞成碎片。
姜田找了个脸盆,里边装上多半盆水之后,又拿出两个吃饭用的碟子:“瓷碟子比水重,我们假设它是一艘铁船,如果我们让它装满水然后在放入盆中去,那么碟子会很快的沉底。可如果我们不让水进入碟子当中,那么是不是就能避免沉底的命运呢?”
答案很简单,只要不让水流进盘子里,那么即便是沉重的磁盘或是瓷碗,一样在水面上平稳的漂浮着,这是一个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是在古代却几乎没有人将此现象运用到造船之中,他们难道没有发现这个奇妙的情况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凭借着古代的冶金技术,制造这么一艘钢铁船舶所需要的铁量大到了国家承受不起,同时也无法解决金属制品在海中耐腐蚀的问题,只要这两个拦路虎解决掉,那么纯钢打造的战舰也不是梦想。然后这两个限制了钢铁战舰出现的关键因素,在张韬和姜田这两个穿越者的眼中就不是个问题了,虽然张韬只是抄袭了大炼钢铁时代的一些土法小高炉,但是论起技术水平却也算得上是世界先进,而姜田恰好知道如何为战舰防腐!
“先生我们试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油漆,但是都没办法让一块铁在海水中撑过三个月不生锈!”一名看上去很老成的研究员很遗憾的解释着:“而且一旦生锈,那朽烂的速度比在陆地上快了许多。”
这些人现在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把对姜田的称呼从大人改成了先生,不知道这是他们有意为之还是自然而然的转变,反正这些人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如此器重这个师弟了,想想也对,陛下可不是那些不干正事的明代皇帝,又怎么会因为裙带关系就重用某个酒囊饭袋呢。
听了他们的抱怨之后姜田笑了笑,在现代意义上的船舶油漆出现之前,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可是自己并不知道那种油漆的配方,就算知道了恐怕也无法大规模制造,所以他的思路其实是反其道而行之。
“既然我们无法用油漆阻止钢铁锈烂,那么其实可以用另一种办法来解决,那就是为钢铁找个替死鬼,让这个替死鬼先烂,这不就起到保护作用了嘛!”
接下来姜田只好又开始讲解金属的氧化,搞清楚了这个问题之后,才能开始着手试验,而试验的原理则十分的简单,就是找一个比钢铁活泼的金属贴在金属船体表面,让这个玩意充当阳极而被牺牲掉,这个技术在后世有个学名叫做:阴极保护技术。姜田知道这个技术纯属意外,只是因为他的大学寝室中有个航海迷,整天就是唠叨着大航海时代的船舶要是有这个技术,就能提前造出铁甲巡洋舰纵横七海。可是这家伙完全没有考虑船帆动力是否能满足一个纯钢铁打造的战舰。
“什么东西能代替铁皮生锈呢?”那个研究员诧异的追问。
“你们啊……”姜田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常见的金属:“你们谁来告诉我这些东西里,最为活泼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的东西是什么?”
众人面面相觑的互相瞅了瞅,谁也没敢举手解答这道题。然后姜田也只好摇摇头自己在黑板上的一个词上画了一个圈:“《天工开物》有云:……其性烈如倭故名为倭铅!”
经他这么一说,大伙才恍然大悟,感情这种神奇的东西就在自己的身边,就算还没搞清楚什么阴极、阳极,但是知道了这玩意能拖延钢材的腐烂就行了。
所以姜田修改了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战舰只是在关键位置上安排钢铁装甲和钢制船肋,民用远洋船舶则是铁肋木壳船,主要是为了增加船只的强度而已。但是就这种折中的设计也让那些设计人员头痛了半天,因为金属用量的大增导致了船只超重,不仅重心需要重新计算,就连装载量都受到了了影响,后来为了保证有一定的冗余浮力,又不得不加大船只的尺寸,同时还要考虑风浪对船体的影响。尤其是在长宽比被大幅加大之后,船只的纵向强度大幅降低,说的简单点就是太长了容易从中间折了。结果姜田推翻了原先的分仓设计,在主甲板下边增设了一条纵向隔板充当加强筋,为了保证在风浪中船头有足够浮力,便直接设计成了空心的船头,为了抵抗高速时甲板上浪的现象,便让船头向前伸展船舷向外飘,搞到最后一条不是飞剪船的飞剪船就这么出炉了!
说它不是飞剪船是因为姜田一开始就不知道飞剪船是什么东西,这玩意的各种设计完全是在一遍遍的试验下逐渐修改出来的。而说它是飞剪船,乃是这种船型已经和另一个时空中,19世纪才出现的飞剪船相似到了异曲同工的地步,达到一比七以上的长宽比,让这种船能够达到二十节的高速。在这种速度下,海盗们只能望船兴叹,就是各国海军中的快船想追上他都不太可能,这就成了走私贩们最爱使用的交通工具。当然这都是后话,因为光是满足海军的需要,这种船的订单都已经卖到了二十年后,民间根本就没有这种船,结果就是只要让海军盯上的海盗,就算那些水耗子技术再怎么过硬,他们也甭想能逃脱海军的缉捕。所以这款船型最早出名的并不是跨越大洋的速度,而是在中国周边海域肃清海盗时那种压倒性的机动能力。直到几十年后一艘排水量不足一千吨的民用贸易船,创下了从广州出发,117天到达伦敦的速度记录,这才在欧洲引发了轰动,引发了全世界大规模建造和研究飞剪船的热潮。全盛期的代表就是后来江南造船厂下水的,排水量达到3700吨的“虎鲸”号,这是一艘用来横渡太平洋的远洋豪华游轮,最高速度能达到15节,按照中国的标准就是每小时28公里,直到后来蒸汽轮船的大规模出现,这才终结了飞剪船的传奇,只剩下一些私人游艇还有部分采用这种船型。
说到船舶标准上面,姜田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放过这个定制标准的权利,首先就是将后世常用的速度单位换成了公里,毕竟中国不是欧洲,采用海里来换算有点丢人。放在以前也就算了,毕竟姜田是从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的时空来的。但是这个世界必然要有中国远洋贸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