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用户2544747734的新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久,人们开始议论,听说边关要打仗了,听说要征兵征粮了,听说....。
很快,县衙大门外贴出告示,大意是,边关战事吃紧,国家急需招募兵士,凡户有成年男丁的,三丁募二,二丁募一,有功名的人,和现在在官学里读书的,不在募兵之内云云。
看过告示,人们都紧张起来,知道边关在打仗,战况如何却没人知道,但国家募兵,说明战况并不乐观。
张熹的大儿子死了,二儿子张思吉正准备娶亲,三儿子也到了弱冠年龄,按照告示要求,二丁募一,张熹现在的两个儿子中必须有一人去当兵,小儿子年龄太小,大敌当前,张思吉被招募进军营,随军到边疆,走了。
林月表哥袁迪英是家中独子,独子不当兵,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曹家虽然有两个儿子,但曹家文是秀才,不在募兵之列,曹家武虽然没有功名,但曹家文不在当兵计算内,曹家武就算独子,所以也不用当兵。
募兵任务还没结束,天上就开始下雨,这段时间连着下了十来天暴雨,长江黄河流域暴涨,沿河沿江两岸大量农田和房舍被淹,土地被洪水冲毁,房屋倒塌,连曹家山种植药材的梯土也被大雨冲垮了好几个地方。
受灾民众家里的存粮被洪水冲毁,土地被洪水淹没,地里短时间长不出粮食和蔬菜,没有吃的,待在家里只有饿死,人们纷纷弃家逃难。
很快,仓西县城就出现很多外地逃荒的人,这些人在大街上见到了自己家乡的熟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激动之下免不了抱怨当下的悲苦生活和倾诉自己的遭遇,说到伤心处,又都忍不住当街抱头痛哭。
很快,逃荒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白天讨口要饭,晚上就利用屋檐,桥洞和能避雨的地方或躺或卧,不久,县城郊外就发现饿殍,再过了一段时间,饿死或疾病而死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说尸横遍野,也是白骨堆垛。
自古以来,发生灾荒之后,官员怕的不是民众没饭吃,而是怕民众利用饥荒要求减赋减税,喊出造反的口号或真正造起反来,所以,这个时期,官员对一些聚众闹事或造反苗头的发生就特别敏感,倘若对聚众闹事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民变,酿成灾祸。所以,仓西县县衙为了保平安,发现有外地逃荒人进入县城以后,就开始在县城外面几条主要路口设卡,既不许本地饥民外出流窜,又不许外地灾民进入本地,以免造成粮食短缺和治安负担,但仓西县没有城门,在主要干道设卡拦截,作用总是有限的,每天都有很多灾民,通过各种路径,涌向仓西县城。
张熹和袁锦以及曹家都来了一些逃荒的亲戚,官府虽然设卡拦截灾民进入,但对已经进入县城的灾民则不能驱赶,所以,县府号召县民献爱心,对灾民亲戚提供帮助,这样可以减轻官府的供粮压力。但官府仍然担心,如果外地流民在某户或某地太过聚集也会引发变故,所以,对收留逃荒人多的人家,官府就比较注意其动向,一旦发现异样,官府就会出面干预。
袁锦的家里来了逃荒的一家人,他们是袁锦的二叔,二叔娘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袁锦让家人和仆人都叫大叔为二大爷,二大爷已经是近七十岁的老人,病病歪歪的,杵着一根拐杖。
二大爷家住在长江边不远的袁家镇,虽然家境也不错,但今年的洪灾实在来得邪性,二大爷的家被淹了,地也被冲毁了,关键是家里的存粮全都没有了,大爷只好带着一家人前来投靠大侄儿袁锦。
袁锦对二叔一家的到来,肯定是要收留的。
张熹家来的亲戚就比较多,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人,有的属于张熹老爹一脉的亲戚,有的属于张熹老娘一脉的亲戚,这些亲戚遭受洪灾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土地被冲毁了,房屋倒塌了,没有粮食吃了,现在无所依靠。
张熹是地方上有名的大地主,他家今年虽然也受了灾,但与这些亲戚比起来,张熹家受的灾就不算什么灾。
张熹虽然卖掉了一个粮仓和仓里的存粮,但张熹还有一个粮仓和一个粮店,所以亲戚们都来投奔他。张熹待人也是有义气的,不仅将亲戚们都收留下来,还管吃管喝的照顾着。这些亲戚大多数都是过日子的平常百姓,倒也安分守己。但也有几个的性情与张熹不二,脾气暴躁,喜欢惹是生非,这是他们从娘胎里带来的秉性,全是来自张熹老爹一脉的血缘。
基因这个东西是遗传的,改不掉。
张熹家的亲戚整天白吃白喝,无所事事,张熹就让他们帮忙做一些事情,有的帮忙打理粮店卖粮的事,有的帮忙做些农活,还有的帮忙在县城里搬运东西,这些亲戚做起事来都很勤勉,毕竟吃着张熹的,住着张熹的,帮着张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理所应当。
官府开仓放粮了。往年有点小灾,官府开仓放粮都是将粮食分成一小袋一小袋地发放给灾民,但今年遇到的是大灾,外地来的饥民多,官府无法按照本地受灾人口发放粮食,就在县衙大门外的空地上建了粥棚,每天定时为灾民施粥。同时,县衙还要求有存粮的富户也开粥棚,袁锦和林月都响应官府的号召,在自家门前搭了粥棚,每天末时向灾民施一次粥。
这段时间,县城各处都相继搭起了粥棚,灾民们有义赈粥吃,就不至于被饿死。林月不禁为这个年代官府搭建粥棚和动员富绅义赈,缓解社会矛盾的做法点赞。
林月注意观察,发现张熹家没有搭建粥棚,也没有参与其他赈灾行动。张熹在忙什么呢?
张熹在忙着四处买粮,他买粮不是自家吃,而是过手大宗粮食转手倒卖。灾年发灾难财,对于商人来... -->>
不久,人们开始议论,听说边关要打仗了,听说要征兵征粮了,听说....。
很快,县衙大门外贴出告示,大意是,边关战事吃紧,国家急需招募兵士,凡户有成年男丁的,三丁募二,二丁募一,有功名的人,和现在在官学里读书的,不在募兵之内云云。
看过告示,人们都紧张起来,知道边关在打仗,战况如何却没人知道,但国家募兵,说明战况并不乐观。
张熹的大儿子死了,二儿子张思吉正准备娶亲,三儿子也到了弱冠年龄,按照告示要求,二丁募一,张熹现在的两个儿子中必须有一人去当兵,小儿子年龄太小,大敌当前,张思吉被招募进军营,随军到边疆,走了。
林月表哥袁迪英是家中独子,独子不当兵,任何年代都是如此。
曹家虽然有两个儿子,但曹家文是秀才,不在募兵之列,曹家武虽然没有功名,但曹家文不在当兵计算内,曹家武就算独子,所以也不用当兵。
募兵任务还没结束,天上就开始下雨,这段时间连着下了十来天暴雨,长江黄河流域暴涨,沿河沿江两岸大量农田和房舍被淹,土地被洪水冲毁,房屋倒塌,连曹家山种植药材的梯土也被大雨冲垮了好几个地方。
受灾民众家里的存粮被洪水冲毁,土地被洪水淹没,地里短时间长不出粮食和蔬菜,没有吃的,待在家里只有饿死,人们纷纷弃家逃难。
很快,仓西县城就出现很多外地逃荒的人,这些人在大街上见到了自己家乡的熟人,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激动之下免不了抱怨当下的悲苦生活和倾诉自己的遭遇,说到伤心处,又都忍不住当街抱头痛哭。
很快,逃荒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白天讨口要饭,晚上就利用屋檐,桥洞和能避雨的地方或躺或卧,不久,县城郊外就发现饿殍,再过了一段时间,饿死或疾病而死的人也越来越多,不说尸横遍野,也是白骨堆垛。
自古以来,发生灾荒之后,官员怕的不是民众没饭吃,而是怕民众利用饥荒要求减赋减税,喊出造反的口号或真正造起反来,所以,这个时期,官员对一些聚众闹事或造反苗头的发生就特别敏感,倘若对聚众闹事处置不当,就有可能引起民变,酿成灾祸。所以,仓西县县衙为了保平安,发现有外地逃荒人进入县城以后,就开始在县城外面几条主要路口设卡,既不许本地饥民外出流窜,又不许外地灾民进入本地,以免造成粮食短缺和治安负担,但仓西县没有城门,在主要干道设卡拦截,作用总是有限的,每天都有很多灾民,通过各种路径,涌向仓西县城。
张熹和袁锦以及曹家都来了一些逃荒的亲戚,官府虽然设卡拦截灾民进入,但对已经进入县城的灾民则不能驱赶,所以,县府号召县民献爱心,对灾民亲戚提供帮助,这样可以减轻官府的供粮压力。但官府仍然担心,如果外地流民在某户或某地太过聚集也会引发变故,所以,对收留逃荒人多的人家,官府就比较注意其动向,一旦发现异样,官府就会出面干预。
袁锦的家里来了逃荒的一家人,他们是袁锦的二叔,二叔娘以及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袁锦让家人和仆人都叫大叔为二大爷,二大爷已经是近七十岁的老人,病病歪歪的,杵着一根拐杖。
二大爷家住在长江边不远的袁家镇,虽然家境也不错,但今年的洪灾实在来得邪性,二大爷的家被淹了,地也被冲毁了,关键是家里的存粮全都没有了,大爷只好带着一家人前来投靠大侄儿袁锦。
袁锦对二叔一家的到来,肯定是要收留的。
张熹家来的亲戚就比较多,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人,有的属于张熹老爹一脉的亲戚,有的属于张熹老娘一脉的亲戚,这些亲戚遭受洪灾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土地被冲毁了,房屋倒塌了,没有粮食吃了,现在无所依靠。
张熹是地方上有名的大地主,他家今年虽然也受了灾,但与这些亲戚比起来,张熹家受的灾就不算什么灾。
张熹虽然卖掉了一个粮仓和仓里的存粮,但张熹还有一个粮仓和一个粮店,所以亲戚们都来投奔他。张熹待人也是有义气的,不仅将亲戚们都收留下来,还管吃管喝的照顾着。这些亲戚大多数都是过日子的平常百姓,倒也安分守己。但也有几个的性情与张熹不二,脾气暴躁,喜欢惹是生非,这是他们从娘胎里带来的秉性,全是来自张熹老爹一脉的血缘。
基因这个东西是遗传的,改不掉。
张熹家的亲戚整天白吃白喝,无所事事,张熹就让他们帮忙做一些事情,有的帮忙打理粮店卖粮的事,有的帮忙做些农活,还有的帮忙在县城里搬运东西,这些亲戚做起事来都很勤勉,毕竟吃着张熹的,住着张熹的,帮着张熹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理所应当。
官府开仓放粮了。往年有点小灾,官府开仓放粮都是将粮食分成一小袋一小袋地发放给灾民,但今年遇到的是大灾,外地来的饥民多,官府无法按照本地受灾人口发放粮食,就在县衙大门外的空地上建了粥棚,每天定时为灾民施粥。同时,县衙还要求有存粮的富户也开粥棚,袁锦和林月都响应官府的号召,在自家门前搭了粥棚,每天末时向灾民施一次粥。
这段时间,县城各处都相继搭起了粥棚,灾民们有义赈粥吃,就不至于被饿死。林月不禁为这个年代官府搭建粥棚和动员富绅义赈,缓解社会矛盾的做法点赞。
林月注意观察,发现张熹家没有搭建粥棚,也没有参与其他赈灾行动。张熹在忙什么呢?
张熹在忙着四处买粮,他买粮不是自家吃,而是过手大宗粮食转手倒卖。灾年发灾难财,对于商人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