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与非遗的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务川仡佬族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丹砂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仡佬族祖先神崇拜和俗神崇拜的文化表现。主要流传在黔省务川自治县大坪镇三坑、板场、丰乐镇官坝、红丝乡太坝等地区。
务川盛产丹砂,两汉时期因丹砂开采,使这里具有了城镇的规模。丹砂给当地带来发展,因而首先发现砂矿的人辈受尊崇,被封为“宝王”,尊为菩萨。后世人为纪念他,在盛产朱砂的地方建起了“宝王庙”,塑起“宝王菩萨”像,凡下坑取砂、打岩子炼水银都要点香燃烛供奉酒肉,祭奠于他,祈求保佑平安,大有收获。这一习俗对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务川丹砂开采较早,大坪汉墓群出土的数粒朱砂说明务川的丹砂开采最迟不晚于东汉末期.《务川县志》载:“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黔中太守田宗显于务川岩峰脚等处开采水银、朱砂,向朝廷纳课水银190.5斤。”有明以来,务川朱砂开采史书方志记载颇多。明嘉靖《思南府志·风俗篇》记有:“采砂为业”下注“务川有板场、木悠、岩前等坑,砂产其中。坑深约十五六里,居人以皮为帽,悬灯于额,入而采之,经宿乃出。所得如芙蓉箭镞者为上,生白石上者为砂床,碎小者为末砂。砂烧水银,可为银砂,居人指为生计。岁额水银一百六十斤入贡。而民间贸易,往往用之比于钱钞焉。”至清代,务川采砂依然盛行。道光《思南府志》:“务川木悠石采砂最盛,每场出汞二十到三十挑。”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采砂炼汞生产贯穿了务川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采砂炼汞成了仡佬族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代采砂炼汞的生活中,他们创造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宝王祭拜就是其中之一。宝王,传说是仡佬族的祖先,因其献丹砂于周武王而被封为“宝王”,后被仡佬族人尊奉为“宝王菩萨”,该传说版本有二:一说宝王在拓荒时挖出形似金元宝的朱砂石块,献于皇帝而被封为“宝王”;二是说很久以前,一群濮人在江边捕鱼时,拾到一些红色的石头,后被商人识出是朱砂而买走,于是濮人都去拾朱砂石头,并当作宝贝向皇帝进贡,于是皇帝封这群濮人的首领为“宝王”。古时开采丹砂是一件异常艰辛的劳动,在深山老崖间找朱砂矿,不仅要靠经验,而且运气好坏也关乎其间,运气好的能打到“发槽子”,发财致富,运气差的不仅劳而无获倾家荡产,甚而发生矿洞事故造成死亡,因而人们认为朱砂是上天所赐的,只有运气好的人才能得到。于是“宝王”这样一个与朱砂密切相关的人物便被人们演绎成了通天的人物,能给采砂人带来好运的人物。现在人们在开采朱砂时,仍要向宝王菩萨拜祭,祭品就是一个猪头,拜祭时仍要说:“人家有年我无年,……”。这种用猪头献祭的风俗在仡佬族其他一些重大的民事活动中都有体现。婚礼中轿子“回车马”时要用猪头献祭;丧事中也要用猪头奠祭死者。可见宝王祭拜对仡佬族民俗文化影响之深远。
祭拜宝王菩萨,有三种形式:小祭、大祭、年祭。
小祭,采砂人祈求打发槽子的一种日常祭拜。这种祭拜随时可以进行,地点一般在采砂人的矿洞前举行,祭品主要是猪头。摆放猪头时,猪头要正对采砂人所开矿洞方向。香两炉,插在猪鼻孔里。酒三盅,纸钱数串。采砂人面向自己所开矿洞,虔诚祷念:天炉神、地炉神,家坛香火不安宁……,然后焚烧纸钱,敬酒三杯,继续祷念:许您猪头十八斤,美酒三杯,长钱十二束,板板银钱几十万。祭拜完毕,主人家把猪头清汤煮熟,招待开矿的伙计一同享用。拜祭时,采砂人一定要心诚,他们相信,宝王菩萨显灵是用托梦的形式来告诉发槽子所在的。
大祭,一种还愿的祭拜,是采砂人在采砂前就为宝王菩萨许下了愿:“宝王菩萨保佑我打发槽子,打了发槽子,大点给你砍个猪脑壳”等之类的许愿,也有许下用整猪拜祭的。民间传说,宝王是有灵的,你许得起他就要得起,因此还愿时的祭品就必须是所许的物品,还愿祭拜的地点在宝王庙,祭祀时要邀请寨内人家共同参加,一同分享宝王菩萨带来的朱砂好运,其它内容无异。
年祭,即过年过节的祭拜,形式要简单得多,如同祭拜祖先一样,在年三十夜、大年十四、月半等节日,到宝王庙烧几张香纸、上几柱香就可以了,不用猪头。没有宝王庙的,到山上选一处石头多的地方或一块大石头也行。
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于神灵的一种崇拜、依赖和精神寄托,在长期开山辟矿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承载着仡佬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传递着仡佬族非常重要的古国信息,集中展示了仡佬族源远流长的丹砂文化。在大坪镇江滨一代,还发现近10万平方米的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西汉时期的提梁鼎、提梁壶,战国时期的蒜头壶、甬钟等国家一、二级文物,也有先秦时期的半两钱、西汉时期的五株钱、铜箭镞、铜釜、铜洗、双面铜印等文物。因此,据专家推断,在很久以前,江滨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商贸往来频繁的古国都城。
务川仡佬族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丹砂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仡佬族祖先神崇拜和俗神崇拜的文化表现。主要流传在黔省务川自治县大坪镇三坑、板场、丰乐镇官坝、红丝乡太坝等地区。
务川盛产丹砂,两汉时期因丹砂开采,使这里具有了城镇的规模。丹砂给当地带来发展,因而首先发现砂矿的人辈受尊崇,被封为“宝王”,尊为菩萨。后世人为纪念他,在盛产朱砂的地方建起了“宝王庙”,塑起“宝王菩萨”像,凡下坑取砂、打岩子炼水银都要点香燃烛供奉酒肉,祭奠于他,祈求保佑平安,大有收获。这一习俗对研究仡佬族历史文化有重要价值。
务川丹砂开采较早,大坪汉墓群出土的数粒朱砂说明务川的丹砂开采最迟不晚于东汉末期.《务川县志》载:“隋大业十年(公元614年),黔中太守田宗显于务川岩峰脚等处开采水银、朱砂,向朝廷纳课水银190.5斤。”有明以来,务川朱砂开采史书方志记载颇多。明嘉靖《思南府志·风俗篇》记有:“采砂为业”下注“务川有板场、木悠、岩前等坑,砂产其中。坑深约十五六里,居人以皮为帽,悬灯于额,入而采之,经宿乃出。所得如芙蓉箭镞者为上,生白石上者为砂床,碎小者为末砂。砂烧水银,可为银砂,居人指为生计。岁额水银一百六十斤入贡。而民间贸易,往往用之比于钱钞焉。”至清代,务川采砂依然盛行。道光《思南府志》:“务川木悠石采砂最盛,每场出汞二十到三十挑。”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出,采砂炼汞生产贯穿了务川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采砂炼汞成了仡佬族人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世代采砂炼汞的生活中,他们创造了仡佬族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宝王祭拜就是其中之一。宝王,传说是仡佬族的祖先,因其献丹砂于周武王而被封为“宝王”,后被仡佬族人尊奉为“宝王菩萨”,该传说版本有二:一说宝王在拓荒时挖出形似金元宝的朱砂石块,献于皇帝而被封为“宝王”;二是说很久以前,一群濮人在江边捕鱼时,拾到一些红色的石头,后被商人识出是朱砂而买走,于是濮人都去拾朱砂石头,并当作宝贝向皇帝进贡,于是皇帝封这群濮人的首领为“宝王”。古时开采丹砂是一件异常艰辛的劳动,在深山老崖间找朱砂矿,不仅要靠经验,而且运气好坏也关乎其间,运气好的能打到“发槽子”,发财致富,运气差的不仅劳而无获倾家荡产,甚而发生矿洞事故造成死亡,因而人们认为朱砂是上天所赐的,只有运气好的人才能得到。于是“宝王”这样一个与朱砂密切相关的人物便被人们演绎成了通天的人物,能给采砂人带来好运的人物。现在人们在开采朱砂时,仍要向宝王菩萨拜祭,祭品就是一个猪头,拜祭时仍要说:“人家有年我无年,……”。这种用猪头献祭的风俗在仡佬族其他一些重大的民事活动中都有体现。婚礼中轿子“回车马”时要用猪头献祭;丧事中也要用猪头奠祭死者。可见宝王祭拜对仡佬族民俗文化影响之深远。
祭拜宝王菩萨,有三种形式:小祭、大祭、年祭。
小祭,采砂人祈求打发槽子的一种日常祭拜。这种祭拜随时可以进行,地点一般在采砂人的矿洞前举行,祭品主要是猪头。摆放猪头时,猪头要正对采砂人所开矿洞方向。香两炉,插在猪鼻孔里。酒三盅,纸钱数串。采砂人面向自己所开矿洞,虔诚祷念:天炉神、地炉神,家坛香火不安宁……,然后焚烧纸钱,敬酒三杯,继续祷念:许您猪头十八斤,美酒三杯,长钱十二束,板板银钱几十万。祭拜完毕,主人家把猪头清汤煮熟,招待开矿的伙计一同享用。拜祭时,采砂人一定要心诚,他们相信,宝王菩萨显灵是用托梦的形式来告诉发槽子所在的。
大祭,一种还愿的祭拜,是采砂人在采砂前就为宝王菩萨许下了愿:“宝王菩萨保佑我打发槽子,打了发槽子,大点给你砍个猪脑壳”等之类的许愿,也有许下用整猪拜祭的。民间传说,宝王是有灵的,你许得起他就要得起,因此还愿时的祭品就必须是所许的物品,还愿祭拜的地点在宝王庙,祭祀时要邀请寨内人家共同参加,一同分享宝王菩萨带来的朱砂好运,其它内容无异。
年祭,即过年过节的祭拜,形式要简单得多,如同祭拜祖先一样,在年三十夜、大年十四、月半等节日,到宝王庙烧几张香纸、上几柱香就可以了,不用猪头。没有宝王庙的,到山上选一处石头多的地方或一块大石头也行。
宝王祭拜是仡佬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对于神灵的一种崇拜、依赖和精神寄托,在长期开山辟矿中形成的别具特色的一种文化形式,承载着仡佬族许多重大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传递着仡佬族非常重要的古国信息,集中展示了仡佬族源远流长的丹砂文化。在大坪镇江滨一代,还发现近10万平方米的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有西汉时期的提梁鼎、提梁壶,战国时期的蒜头壶、甬钟等国家一、二级文物,也有先秦时期的半两钱、西汉时期的五株钱、铜箭镞、铜釜、铜洗、双面铜印等文物。因此,据专家推断,在很久以前,江滨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商贸往来频繁的古国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