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G中文网 www.3gzw.net,灵异宝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sp;  自此以后,朝礼五台山的各方僧侣,都到广济茅蓬及碧山寺挂单,或在山中长期居住。而乘参、恒修二大师,为了募捐碧山寺的经费,及广济茅蓬的道粮,二人轮流在外化缘,足迹遍布于全国各大都市。因此之故,大江南北出家僧侣,都知道五台山有一广济茅蓬,羡慕该处道风之盛。

    乘参、恒修二大师为广济茅蓬,有些不明原因的人,往往将碧山寺误为广济茅蓬。

    碧山寺原是一个破旧的穷苦寺院,没有寺产,也没有收入,虽然在五台山之中,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寺院,谁也不去注意它的。

    自从民初乘参、恒修大师加入以后,广济茅蓬建成,碧山寺却一天一天地兴旺起来,住众的不断增加,名声远播,无疑地成了五台山的最大寺院。

    大江南北,到处盛传着碧山寺是五台山唯一的十方丛林,相形之下,五台山那些富裕的子孙大寺,自然显得失色。

    俗语说得好,“树大招风,名大招忌”,碧山寺二十年中表现兴旺成果,当然也就惹来了其它寺院的嫉妒与敌视,何况重兴碧山寺的这班出家僧侣,全是来自外省的,这对五台山清一色山西籍的各寺子孙,无疑在心理上或面子上,都是一个难堪的沉重打击。

    因此,碧山寺的问题,在多种外界的因素下,也就自然而然地酝酿形成了。

    西房的本地寺众想推行子孙制,取代十方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要把外来的人众赶出五台山去。

    可是,碧山寺在外省人住持的廿年里,由一个破落穷苦荒凉的寺院,而有今天的成就,远近皆知,常住住众有二百余人,自然也形成一股力量,不是几家大庙声势恫吓就能屈服的。

    西房的子孙毕竟人少力孤,在碧山寺寺内无法兴风作浪,发生不了作用,因此,唯有全山联合起来对付碧山寺。

    首先他们买通当时山西省督军阎锡山的父亲,送其一万元,要阎父命阎锡山下令驱逐碧山寺外省人离去,恢复碧山寺的子孙制。

    阎锡山权衡轻重,顾虑全国舆论指责,不敢直接下令,只有暗中支持,命五台山各寺派人前去打架闹事,即使有伤亡事情发生,省方不予追究,这样将使碧山寺外省人,居住不安,知难而退,自动离开。

    五台山各寺得到阎的暗中支持,做好了省方工作,因此动员山下各个村庄佃农,约定某夜前去碧山寺打架滋事。

    当然,碧山寺对此也有所闻,由于寺众甚多,其中不乏会武功的,事前也略作了一番人事安排,准备自卫应变,但是,没有通告全寺大众,以免惊扰大家道心,有碍清修。

    说也奇怪,那天夜里,山下佃农结合去打碧山寺时,走近碧山寺,看到全寺灯火通明,里里外外尽是出家人,约有数千人之多,佃农知道碧山寺已有戒备,自知寡不敌众,力量悬殊,各自又回去了。

    事后有人说,这是文殊菩萨的显灵,免去了碧山寺一次劫难。其实,那天碧山寺跟往常一样,依照平日寺规行事,并无戒备,只有少数职事提高醒觉而已。

    碧山寺上上下下仅有二百余人,很早便就寝了,何来灯火通明的上千之众?这不是文殊大士的显灵又是什么?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