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空留史册说经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后来对照松江县志,确实是九十多名倭寇上岸的不错,但是几经转战,到采淘港就剩16人了。
而张经这个人也被人诟病。
经驻江南时,受有司供亿,侈无度,其饮食俱用银器,所至骚然。自采淘港一败,遂按兵不举,已为文华所促,至有王江泾之捷。(徐学谟《世庙识馀录》)
(另:徐学谟可是个硬骨头,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严嵩让他写青词,徐学谟严词拒绝。他不是严嵩的人,我认为这段史实比较可靠。)
世宗大怒,于是嘉靖三十四年,严嵩派他的干儿子工部侍郎赵文华以祭祀海神的名义巡视东南防倭事宜。
到底是张经养寇为重,还是其他原因已经不可考了,毕竟在史书上赵文华是奸臣。
首辅严嵩即禀报世宗,世宗大怒。
原来不是不能打!这下子在世宗心里坐实了张经养寇为重的想法,更何况张经竟然拒绝圣旨!
世宗询问严嵩,严嵩回答,“徐阶、李本浙江人,都说张经养寇不战,完全是赵文华、胡宗宪在一起谋划进剿的功劳。”
松江倭寇闹得很凶,《徐阶文集》里有徐阶写给张经的书信,言语之间流露对张经的不满。至于李本……嘉靖三十五年科举的主考官,后来弹劾严嵩的邹应龙的座师。
一片片奏疏纸片一样飞到世宗桌前,最后世宗决定撤销张经的一切任命。
只是撤销任命,世宗并没有下死手。
但人要作死,真心怨不得别人。
张经得到消息后,马上督促麾下军士,于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获王江泾大捷,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
而面对锦衣宣读圣旨的时候,张经竟然说现在刚刚获得大胜,还要追击残敌,要不您等一下?
这就是赤裸裸的拥兵自重了。
赵文华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嘉靖帝下诏逮捕张经。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隆庆初年复官,追谥襄敏。
这段时期,有个有意思的人出现了。
赵文华到江南的时候,无论是张经还是李天宠都对他不感冒,只有这个人主动靠近赵文华——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
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和胡宗宪一起被提拔的还有唐顺之,王学门人,戚继光的老师,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
在这里,不能不提及严嵩的一项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功绩。
倭患兴起,起自嘉靖二年。因为“争贡事件”,市泊司中福建、浙江二司被裁撤。随后,广州市泊司也被裁撤。
于是,在那之后东南沿海倭患愈演愈烈,终于在三十年后成为大明帝国心腹之患。
严嵩、赵文华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他们的观点和唐顺之的观点一致,想要剿灭倭寇,在战场上获胜的同时还要釜底抽薪,这样才能永绝后患。
赵文华提拔了胡宗宪,随后又提拔了唐顺之。唐顺之可是一位牛人,会试第一的举人出身,又是王学门人。在东南把自己所著兵书给了戚继光一本,这才有了天下无敌的浙兵(戚家军)。
和下棋一样,顺序很重要。要是没有武力保障,开放口岸,正常贸易毫无意义。
在胡宗宪励精图治下,抗倭的局面一点点发生改观。
嘉靖三十九年,岑港之战结束,明军与倭寇之间的胜负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点。明军不再望风而逃,多少还是能打一两场硬仗的。于是唐顺之上疏,请开三司。
那时候,正是严嵩与严世番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时期。很遗憾,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关资料已经湮没(至少我到现在还没找到)。
如果没有严嵩的支持,这种有违祖训的事情是不会通过的。
甚至说支持都是不对的,严嵩对开市泊司这件事的态度是一意孤行的支持。
于是,嘉靖三十九年,市泊司三司再次开放。
同年,戚继光训练的义乌兵新鲜出炉。在强大军事压力的压迫下,在三司已经开放的情况下,走私集团面对选择——是继续对抗越大越强的明东南胡宗宪集团,还是交税进行正常贸易。
走私集团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强硬走私派在随后的一系列打击下(详情见戚继光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鸡飞狗跳。
,后来对照松江县志,确实是九十多名倭寇上岸的不错,但是几经转战,到采淘港就剩16人了。
而张经这个人也被人诟病。
经驻江南时,受有司供亿,侈无度,其饮食俱用银器,所至骚然。自采淘港一败,遂按兵不举,已为文华所促,至有王江泾之捷。(徐学谟《世庙识馀录》)
(另:徐学谟可是个硬骨头,嘉靖二十九年的进士。严嵩让他写青词,徐学谟严词拒绝。他不是严嵩的人,我认为这段史实比较可靠。)
世宗大怒,于是嘉靖三十四年,严嵩派他的干儿子工部侍郎赵文华以祭祀海神的名义巡视东南防倭事宜。
到底是张经养寇为重,还是其他原因已经不可考了,毕竟在史书上赵文华是奸臣。
首辅严嵩即禀报世宗,世宗大怒。
原来不是不能打!这下子在世宗心里坐实了张经养寇为重的想法,更何况张经竟然拒绝圣旨!
世宗询问严嵩,严嵩回答,“徐阶、李本浙江人,都说张经养寇不战,完全是赵文华、胡宗宪在一起谋划进剿的功劳。”
松江倭寇闹得很凶,《徐阶文集》里有徐阶写给张经的书信,言语之间流露对张经的不满。至于李本……嘉靖三十五年科举的主考官,后来弹劾严嵩的邹应龙的座师。
一片片奏疏纸片一样飞到世宗桌前,最后世宗决定撤销张经的一切任命。
只是撤销任命,世宗并没有下死手。
但人要作死,真心怨不得别人。
张经得到消息后,马上督促麾下军士,于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一日,获王江泾大捷,杀敌一千九百八十多人,为抗倭以来第一战功。
而面对锦衣宣读圣旨的时候,张经竟然说现在刚刚获得大胜,还要追击残敌,要不您等一下?
这就是赤裸裸的拥兵自重了。
赵文华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
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十六日,嘉靖帝下诏逮捕张经。同年十月二十九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于西市。隆庆初年复官,追谥襄敏。
这段时期,有个有意思的人出现了。
赵文华到江南的时候,无论是张经还是李天宠都对他不感冒,只有这个人主动靠近赵文华——浙江巡按监察御史胡宗宪。
在赵文华的大力推荐下,世宗很快就擢升胡宗宪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又加直浙总督,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兵务。
和胡宗宪一起被提拔的还有唐顺之,王学门人,戚继光的老师,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奇人。
在这里,不能不提及严嵩的一项被掩埋在历史尘埃中的功绩。
倭患兴起,起自嘉靖二年。因为“争贡事件”,市泊司中福建、浙江二司被裁撤。随后,广州市泊司也被裁撤。
于是,在那之后东南沿海倭患愈演愈烈,终于在三十年后成为大明帝国心腹之患。
严嵩、赵文华敏锐的察觉到这一点,他们的观点和唐顺之的观点一致,想要剿灭倭寇,在战场上获胜的同时还要釜底抽薪,这样才能永绝后患。
赵文华提拔了胡宗宪,随后又提拔了唐顺之。唐顺之可是一位牛人,会试第一的举人出身,又是王学门人。在东南把自己所著兵书给了戚继光一本,这才有了天下无敌的浙兵(戚家军)。
和下棋一样,顺序很重要。要是没有武力保障,开放口岸,正常贸易毫无意义。
在胡宗宪励精图治下,抗倭的局面一点点发生改观。
嘉靖三十九年,岑港之战结束,明军与倭寇之间的胜负已经达到了一个平衡点。明军不再望风而逃,多少还是能打一两场硬仗的。于是唐顺之上疏,请开三司。
那时候,正是严嵩与严世番在朝中“一手遮天”的时期。很遗憾,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有关资料已经湮没(至少我到现在还没找到)。
如果没有严嵩的支持,这种有违祖训的事情是不会通过的。
甚至说支持都是不对的,严嵩对开市泊司这件事的态度是一意孤行的支持。
于是,嘉靖三十九年,市泊司三司再次开放。
同年,戚继光训练的义乌兵新鲜出炉。在强大军事压力的压迫下,在三司已经开放的情况下,走私集团面对选择——是继续对抗越大越强的明东南胡宗宪集团,还是交税进行正常贸易。
走私集团内部也产生了分歧,强硬走私派在随后的一系列打击下(详情见戚继光传——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鸡飞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