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中文网 www.3gzw.net,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婚的江都郡主面色却不是容光娇艳的,甚至觉得更是怨天尤人的模样,看来仪宾并不能令她满意,当然以她的性格,不论找了谁应该都是过不好的。
马氏和郭宁妃之间,应该是契合的,郭宁妃在太孙妃选秀上面出了力气,马氏自然清楚,两人说话就很亲热了,马氏还对宁妃身边的女官问了宁妃的起居,很是细致关怀。
她很快转过头来,又跟张昭华搭话:“那一日的事情,我听说了……郡主毕竟是生长豢养之中,不知民间百姓拮据疾苦……勿待以严厉,容我谆谆教诫……已经令她向周王世子妃赔情了。”
“贵重无过风气,”马氏向郭宁妃道:“若不是郡主大婚那一日有世子妃提醒,便都是不自觉骄奢过了,物情所欲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悖陛下所言尚俭之道。”
张昭华听到这里,直觉不好。果然马氏道:“孙妇就是想着,日后宫中出降公主、郡主,嫁妆资费宜简,金银固所不废,而不必插头遍体,也不必物尽巧思,以复敦朴之风。”
张昭华终于明白了,马氏这一手端的是漂亮。
她提议让宫中日后出嫁公主和郡主,嫁妆简薄——公主们如何甘心,如何高兴?偏偏怨不上马氏,追溯源头,应该怪到张昭华头上,因为是她先说出来的。而马氏这样做张做致,白捡了贤惠的名声,宫里宫外,肯定对她是赞不绝口。
张昭华便道:“太孙妃娘娘贤德,臣妇不过随口一说,本非教诫,但娘娘能记于心里,实在令臣妇俯仰惭愧。”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的就是这个了。
她又道:“我尝听闻,孝慈皇后厉行节俭,有平日穿洗了多遍的衣服,破败不堪都没有更换过。将宫中好的绸缎,以赐高年茕独,剩余的布帛颣丝,才缉成衣裳,赐诸王和公主,使知道蚕桑的艰难。如此慈爱之心,恭俭之德,扬芳誉于史册,播令名于彤炜。今日见太孙妃娘娘能敬致先后,克勤克俭,就由不得臣妇赞叹一声,当真可以与先皇后和长孙皇后比肩了。”
张昭华说这个话,也是有一些意思在里面的。孝慈皇后节俭,是以身作则地节俭,是从自己开始,推己及人,用自己的节俭带动诸王和公主的节俭。但是反观马氏的节俭,是剥削其他人的节俭,把公主们的嫁妆弄得简薄,自己却没有节俭,两相对比,谁是真心要节俭,自见分晓。
况且张昭华还有一个最深的用意。
当她从太庙出来的时候,她想过了太多的东西。
马皇后在历史上是备受褒扬的贤后,因为书里把她写得尽善尽美。张昭华穿来这个时代,发现马皇后在所有人的嘴里,都是完美的,在宫里,在宫外,每个人提起她都是感念、怀德。
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皇后本身的品德,确确实实非常高尚。
如果说曾经伺候过马皇后的人,她身边的人,说马皇后这样好、那样好,这没有问题,因为她们都亲眼见过马皇后的好。但是这些新入宫的宫女,年纪小小的孩子,也知道马皇后的好,谁都能说上几件事情映证,这就不对了,因为她们没有亲眼见过。
没有亲眼见过的事情,便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的。
张昭华觉得,传述皇后事迹的,有自发感念她的人,但肯定也有要着意要让别人知道的。
是谁一步步将马皇后推上了神坛——她已经成了神了,宫里将她的话奉若圭臬,将她的事迹编成《孝慈录》颁示天下,这样人人口中赞美的人,就是神。
但是... -->>
新婚的江都郡主面色却不是容光娇艳的,甚至觉得更是怨天尤人的模样,看来仪宾并不能令她满意,当然以她的性格,不论找了谁应该都是过不好的。
马氏和郭宁妃之间,应该是契合的,郭宁妃在太孙妃选秀上面出了力气,马氏自然清楚,两人说话就很亲热了,马氏还对宁妃身边的女官问了宁妃的起居,很是细致关怀。
她很快转过头来,又跟张昭华搭话:“那一日的事情,我听说了……郡主毕竟是生长豢养之中,不知民间百姓拮据疾苦……勿待以严厉,容我谆谆教诫……已经令她向周王世子妃赔情了。”
“贵重无过风气,”马氏向郭宁妃道:“若不是郡主大婚那一日有世子妃提醒,便都是不自觉骄奢过了,物情所欲至如雕镂器物,珠玉服玩,若恣其骄奢,则悖陛下所言尚俭之道。”
张昭华听到这里,直觉不好。果然马氏道:“孙妇就是想着,日后宫中出降公主、郡主,嫁妆资费宜简,金银固所不废,而不必插头遍体,也不必物尽巧思,以复敦朴之风。”
张昭华终于明白了,马氏这一手端的是漂亮。
她提议让宫中日后出嫁公主和郡主,嫁妆简薄——公主们如何甘心,如何高兴?偏偏怨不上马氏,追溯源头,应该怪到张昭华头上,因为是她先说出来的。而马氏这样做张做致,白捡了贤惠的名声,宫里宫外,肯定对她是赞不绝口。
张昭华便道:“太孙妃娘娘贤德,臣妇不过随口一说,本非教诫,但娘娘能记于心里,实在令臣妇俯仰惭愧。”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说的就是这个了。
她又道:“我尝听闻,孝慈皇后厉行节俭,有平日穿洗了多遍的衣服,破败不堪都没有更换过。将宫中好的绸缎,以赐高年茕独,剩余的布帛颣丝,才缉成衣裳,赐诸王和公主,使知道蚕桑的艰难。如此慈爱之心,恭俭之德,扬芳誉于史册,播令名于彤炜。今日见太孙妃娘娘能敬致先后,克勤克俭,就由不得臣妇赞叹一声,当真可以与先皇后和长孙皇后比肩了。”
张昭华说这个话,也是有一些意思在里面的。孝慈皇后节俭,是以身作则地节俭,是从自己开始,推己及人,用自己的节俭带动诸王和公主的节俭。但是反观马氏的节俭,是剥削其他人的节俭,把公主们的嫁妆弄得简薄,自己却没有节俭,两相对比,谁是真心要节俭,自见分晓。
况且张昭华还有一个最深的用意。
当她从太庙出来的时候,她想过了太多的东西。
马皇后在历史上是备受褒扬的贤后,因为书里把她写得尽善尽美。张昭华穿来这个时代,发现马皇后在所有人的嘴里,都是完美的,在宫里,在宫外,每个人提起她都是感念、怀德。
这没有什么不对的,因为皇后本身的品德,确确实实非常高尚。
如果说曾经伺候过马皇后的人,她身边的人,说马皇后这样好、那样好,这没有问题,因为她们都亲眼见过马皇后的好。但是这些新入宫的宫女,年纪小小的孩子,也知道马皇后的好,谁都能说上几件事情映证,这就不对了,因为她们没有亲眼见过。
没有亲眼见过的事情,便是从别人那里知道的。
张昭华觉得,传述皇后事迹的,有自发感念她的人,但肯定也有要着意要让别人知道的。
是谁一步步将马皇后推上了神坛——她已经成了神了,宫里将她的话奉若圭臬,将她的事迹编成《孝慈录》颁示天下,这样人人口中赞美的人,就是神。
但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